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外语论文--英语论文

农村高中英语课堂合作学习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浠水一中为例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一、绪论第12-19页
    (一) 研究背景第12-13页
        1. 课程改革需求第12页
        2. 促进学生全面有效发展的需求第12-13页
    (二)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3-14页
        1. 研究目的第13页
        2. 研究意义第13-14页
    (三)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分析第14-17页
        1. 国外研究现状第14-15页
        2. 国内研究现状第15-17页
    (四) 研究方法第17-18页
        1. 调查法第17-18页
        2. 观察法第18页
        3. 文献法第18页
    (五) 课题研究框架第18-19页
二、英语课堂合作学习理论概述第19-30页
    (一) 合作学习模式定义第19-21页
        1. 合作学习定义第19-20页
        2. 合作学习模式定义第20-21页
    (二) 英语课堂合作学习的理论丛础第21-23页
        1.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理论第21页
        2. 实用主义合作学习理论第21页
        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第21-22页
        4.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第22页
        5. 认知精致理论第22页
        6. 动机理论第22-23页
        7. 凝聚力理论第23页
    (三) 高中英语课实施合作学习的现实支撑第23-25页
        1. 高中英语合作学习符合高中学生的发展要求第23-24页
        2. 高中英语合作学习符合新教改要求第24-25页
    (四) 高中英语课堂合作学习特点分析第25-28页
        1. 最终目标是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第25-26页
        2.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第26页
        3. 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缺一不可第26-27页
        4. 注重全员普及性,兼顾成员个性第27-28页
        5. 合作学习模式多样化第28页
        6. 教学成效评价的多面性与多元化第28页
    (五) 英语合作学习模式在农村高中凸显特殊性第28-30页
三、浠水一中英语课堂合作学习现状调查分析第30-49页
    (一) 调查目的第30页
    (二) 调查方法第30页
    (三) 调查对象第30-31页
    (四) 调查效果分析第31-42页
        1. 高中英语教师访谈及结果分析第31-39页
        2. 高中学生调查问卷及结果分析第39-41页
        3. 高中英语课堂观察情况及分析第41-42页
    (五) 农村高中英语课堂合作学习实施过程存在问题第42-46页
        1. 合作小组成员构建不合理第42-43页
        2. 合作教学使用频率不当第43-44页
        3. 教师任务问题设置缺乏合作性第44页
        4. 学生参与合作学习不均衡、辐射面窄第44-45页
        5. 合作学习模式下课堂管理失序第45页
        6. 老师对合作学习评价过于单一第45-46页
    (六) 农村高中英语课堂合作学习问题因素分析第46-49页
        1. 教师因素第46-47页
        2. 学生因素第47页
        3. 学校因素第47页
        4. 考试制度因素第47-49页
四、农村高中英语课堂合作学习改善对策第49-54页
    (一) 教师教学方面第49-51页
        1. 加深教师人员对合作学习的本质理解第49页
        2. 提高教师的教学情境创设能力第49-50页
        3. 提升教师对合作学习结果的评价和反思能力第50-51页
    (二) 学生学习方面第51-52页
        1. 深化学生对合作性学习的认识第51页
        2. 在实践中提高学生合作性学习的能力第51页
        3. 从薄弱环节出发增强学生反思能力第51-52页
    (三) 教学情境方面第52-54页
        1. 坚持以人为本,提升教学理念第52页
        2. 建设英语教学设施设备第52页
        3. 教师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建议第52-53页
        4. 加强合作学习文化建设第53页
        5.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第53-54页
五、结论与展望第54-55页
    (一) 结论第54页
    (二) 展望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8页
附录一: 教师访谈第58-59页
附录二: 学生调查问卷第59-61页
致谢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认知负荷模式关照下交替传译中不当停顿现象的研究
下一篇:小学生英语单词记忆策略运用研究--以江汉油田东方红小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