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公安工作论文--公安行政工作论文

云南省公安机关情报信息主导警务模式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导论第8-21页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第8-11页
        (一) 研究背景第8-9页
        (二) 研究内容第9-10页
        (三) 研究意义第10-11页
    二、研究综述第11-16页
        (一) 国外研究综述第11-13页
        (二) 国内研究综述第13-15页
        (三) 对本研究的启示第15-16页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第16-17页
        (一) 研究思路第16页
        (二) 研究方法第16-17页
    四、核心概念第17-18页
        (一) 警务模式第17页
        (二) 情报信息主导警务模式第17-18页
        (三) 大数据第18页
    五、支撑理论第18-21页
        (一) 治理理论第18-19页
        (二) 三圈理论第19-21页
第一章 云南省公安机关情报信息主导警务模式运行现状第21-27页
    一、云南省情报信息主导警务模式的指导思想第21页
    二、云南省情报信息主导警务模式的主体及功能第21-22页
    三、云南省情报信息主导警务模式运行的方法技术第22-23页
    四、云南省情报信息主导警务模式的流程第23-24页
    五、云南省情报信息主导警务实战现状第24-27页
        (一) 情报信息网络平台的搭建第24页
        (二) 社会治安的管理与维护第24-25页
        (三) 警民关系的密切与改善第25-26页
        (四) 警力配置的调整与优化第26-27页
第二章 云南省公安机关情报信息主导警务模式可行性分析第27-30页
    一、公共价值论证第27页
    二、公众支持度论证第27-28页
    三、组织能力论证第28-29页
    四、分析论证结果第29-30页
第三章 云南省公安机关情报信息主导警务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剖析第30-38页
    一、云南省公安机关情报信息主导警务模式存在的问题第30-33页
        (一) 多元主体参与性欠佳第30页
        (二) 制度建设与实际需求不对等第30-31页
        (三) 人力资源严重匮乏第31页
        (四) 基础建设不均衡第31-32页
        (五) 情报信息采集和利用不足第32-33页
        (六) 情报信息资源共享困难第33页
    二、云南省公安机关情报信息主导警务模式存在问题的原因剖析第33-38页
        (一) 对多元主体的激励和利益协调不足第33-34页
        (二) 对实际需求缺乏调研和重视第34页
        (三) 制度保障落后及体制机制专业化和专门化水平低第34-35页
        (四) 人力资源的丰富及管理不到位且与省情脱节第35页
        (五) 政府资金投入缺乏统筹性和倾向性第35-36页
        (六) 基础情报信息采集管理不到位第36页
        (七) 情报信息体系平台搭建方法技术落后第36-38页
第四章 完善云南省公安机关情报信息主导警务模式的对策建议第38-48页
    一、重视并保护多元主体的积极性和利益第38页
    二、建立常态化需求调研长效机制第38-39页
    三、加强专业化制度和专门化体制机制建设第39-41页
        (一) 健全制度保障第39页
        (二) 建立专门机构及专门人才岗位第39-40页
        (三) 建立专门的情报体系第40-41页
    四、加强专业化人力资源引进与管理第41-43页
        (一) 加强专业人才引进与培训工作第41-42页
        (二) 完善人才激励机制第42页
        (三) 与警校合作实现人才民族特色化培养第42-43页
    五、统筹兼顾经费的投入与使用第43页
        (一) 扩充资金投入渠道第43页
        (二) 科学合理分配使用第43页
    六、规范情报信息的采集管理和利用第43-46页
        (一) 完善采集标准第43-44页
        (二) 健全采集机制第44页
        (三) 优化采集渠道第44-45页
        (四) 建立质量监测管理机制第45页
        (五) 建立健全信息研判机制第45-46页
    七、建立“大数据”共享平台第46-48页
        (一) 加快系统平台对接互通第46页
        (二) 加强主体多元化建设第46-47页
        (三) 创新丰富技术方法第47-48页
结语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2页
致谢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公共部门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优化设计研究--以中共福清市委老干部局为例
下一篇:中国少数民族森林权利的宪法学考察--结合挪威萨米人环境权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