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1-14页 |
1 概述 | 第14-27页 |
1.1 毒品概念和分类 | 第14-16页 |
1.1.1 毒品的概念 | 第14页 |
1.1.2 毒品的分类 | 第14-16页 |
1.2 毒品犯罪的概念 | 第16-18页 |
1.2.1 国际公约对毒品犯罪的界定 | 第16-17页 |
1.2.2 我国关于毒品犯罪的界定 | 第17-18页 |
1.3 网络毒品犯罪的概念 | 第18-19页 |
1.4 网络毒品犯罪的主要类型 | 第19-27页 |
1.4.1 利用互联网进行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犯罪 | 第19-23页 |
1.4.2 利用互联网进行非法持有毒品犯罪 | 第23-24页 |
1.4.3 利用互联网引诱吸毒犯罪 | 第24-25页 |
1.4.4 利用互联网传授毒品犯罪方法犯罪 | 第25页 |
1.4.5 利用互联网聚众吸毒行为 | 第25-27页 |
2 我国网络毒品犯罪的现状与特点 | 第27-36页 |
2.1 我国网络毒品犯罪的现状 | 第27-31页 |
2.1.1 犯罪数量上升 | 第27-28页 |
2.1.2 犯罪涉及地域广泛 | 第28-29页 |
2.1.3 涉及罪名广,以贩卖毒品罪为主 | 第29-30页 |
2.1.4 网络毒品犯罪毒品类型逐渐发生转变 | 第30-31页 |
2.2 我国网络毒品犯罪特点 | 第31-36页 |
2.2.1 犯罪手段 | 第31-32页 |
2.2.2 犯罪空间 | 第32-33页 |
2.2.3 犯罪主体 | 第33-36页 |
3 我国网络毒品犯罪形成发展的原因分析 | 第36-43页 |
3.1 个体心理因素 | 第36-38页 |
3.2 社会管理因素 | 第38-40页 |
3.2.1 电子商务和快递物流管理体系存在隐患 | 第38-39页 |
3.2.2 互联网管理漏洞 | 第39-40页 |
3.3 法律因素 | 第40-41页 |
3.3.1 跨区域执法部门缺乏协作 | 第40页 |
3.3.2 各执法部门之间缺乏协作 | 第40-41页 |
3.3.3 执法部门与网络运营商之间协作缺位 | 第41页 |
3.4 文化因素 | 第41-43页 |
4 我国打击防控网络毒品犯罪的对策 | 第43-52页 |
4.1 提高监管与侦查力度,消弱犯罪心理诱因 | 第43-48页 |
4.1.1 提高网络毒品犯罪成本 | 第43-45页 |
4.1.2 减少毒品需求,开展禁毒教育 | 第45-48页 |
4.2 加强社会管理,减少犯罪因素 | 第48-49页 |
4.2.1 加大对电商平台规范化的管理 | 第48-49页 |
4.2.2 加强对物流行业的管控与监督 | 第49页 |
4.3 设立专门执法机构,加强联合执法 | 第49-52页 |
4.3.1 设立网络毒品犯罪专项应对执法机构 | 第49-50页 |
4.3.2 加强打击防控网络毒品犯罪执法协作 | 第50-52页 |
结论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