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导论 | 第8-16页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10页 |
1.问题提出 | 第8-9页 |
2.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2.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2.研究方法 | 第14页 |
(四)创新之处及不足之处 | 第14-16页 |
1.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2.不足之处 | 第15-16页 |
一、长征精神的时代背景及内涵本质 | 第16-21页 |
(一)长征精神的时代背景 | 第16-17页 |
(二)长征精神的内涵本质 | 第17-21页 |
1.贵于坚持,无坚不摧的革命理想主义信念 | 第18页 |
2.甘于奉献,笑看生死的革命乐观主义斗志 | 第18-19页 |
3.勇于牺牲,自强不息的爱国主义高尚情操 | 第19页 |
4.乐于吃苦,百折不挠的艰苦奋斗优良传统 | 第19页 |
5.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宽阔胸襟 | 第19-21页 |
二、长征精神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21-27页 |
(一)教育引领的必要性 | 第21-24页 |
1.是丰富和充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需要 | 第21-23页 |
2.是培育和提高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需要 | 第23页 |
3.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需要 | 第23-24页 |
(二)教育引领的可行性 | 第24-27页 |
1.教育目标相近 | 第25页 |
2.教育内容交融 | 第25-26页 |
3.教育原则相通 | 第26-27页 |
三、长征精神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 第27-39页 |
(一)教育现状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 第27-29页 |
1.教育现状调查问卷的设计 | 第27-28页 |
2.教育现状调查问卷的实施 | 第28-29页 |
(二)教育现状调查的结果分析 | 第29-39页 |
1.教育所取得的现实成效 | 第30-34页 |
2.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4-39页 |
四、长征精神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39-44页 |
(一)社会教育对长征精神引导的缺失 | 第39-40页 |
1.社会不良思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误导 | 第39-40页 |
2.社会教育对大学生长征精神引导环节的疏离 | 第40页 |
(二)高校教育对长征精神弘扬重视不够 | 第40-42页 |
1.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有待提高 | 第41页 |
2.高校对于长征精神宣传教育路径单一 | 第41-42页 |
(三)大学生自身对长征精神学习重视不够 | 第42-44页 |
1.大学生自身对长征精神学习缺乏自觉性 | 第42-43页 |
2.大学生对于价值观的选择偏重实际 | 第43-44页 |
五、长征精神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思考 | 第44-53页 |
(一)营造良好的弘扬长征精神的社会氛围 | 第44-47页 |
1.加强对新媒体的监管,保持主流价值的舆论导向 | 第44-45页 |
2.深入挖掘长征精神思想政治教育的当代价值 | 第45-46页 |
3.加强长征精神社会实践教育建设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 第46-47页 |
(二)发挥高校加强长征精神宣传教育的主阵地作用 | 第47-50页 |
1.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依托,大力弘扬长征精神 | 第47-48页 |
2.改进教育方式,建立传承长征精神的实践教育基地 | 第48-49页 |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长征精神教育氛围 | 第49-50页 |
(三)提高大学生自身对长征精神的自主学习能力 | 第50-53页 |
1.提高大学生对长征精神的理论认知水平 | 第50-51页 |
2.升华大学生对长征精神的情感认同 | 第51页 |
3.强化大学生对弘扬长征精神的实践体验 | 第51-53页 |
结语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附录 | 第57-60页 |
后记 | 第60-6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