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桥涵工程论文--各种桥梁论文--桥梁:按结构分论文--斜拉桥论文

三塔单索面斜拉桥施工监控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10页
1.绪论第11-18页
    1.1 斜拉桥的发展概述第11-13页
        1.1.1 国外斜拉桥的发展概况第11-12页
        1.1.2 国内斜拉桥的发展概况第12页
        1.1.3 斜拉桥的发展趋势第12-13页
    1.2 斜拉桥施工控制的概述第13-17页
        1.2.1 斜拉桥施工控制的方法第13-14页
        1.2.2 斜拉桥施工控制中的参数识别和误差分析第14-16页
        1.2.3 斜拉桥施工控制的发展现状第16-17页
        1.2.4 施工控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第17页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7-18页
2.空间框架四塔柱斜拉桥施工控制分析第18-38页
    2.1 桥梁概况第18-20页
    2.2 主要的技术标准第20页
    2.3 桥体施工方案第20-27页
        2.3.1 施工分区划分第20-22页
        2.3.2 总体施工思路第22页
        2.3.3 钢箱梁拼装平台设计第22-25页
        2.3.4 施工通航孔设计第25-27页
    2.4 总体施工流程第27-33页
    2.5 项目特点及监控重难点分析第33-34页
    2.6 施工控制的必要性第34页
    2.7 施工监控的基本原理第34-35页
    2.8 斜拉桥施工控制的影响因素第35-37页
    2.9 斜拉桥施工监控的目标第37-38页
3.施工控制的内容和实施方法第38-58页
    3.1 监控工作流程第38-39页
    3.2 施工控制内容第39-58页
        3.2.1 设计复核计算第39页
        3.2.2 施工监控仿真分析内容第39-41页
        3.2.3 施工全过程的仿真分析方法第41-43页
        3.2.4 几何监测第43-45页
        3.2.5 应力监测第45-55页
        3.2.6 斜拉索索力监测第55-57页
        3.2.7 其他项目第57页
        3.2.8 监测仪器第57-58页
4.MIDAS数值仿真分析计算第58-86页
    4.1 MIDAS CIVIL软件概况第58页
    4.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分析过程第58-65页
        4.2.1 计算模型第59-60页
        4.2.2 材料参数第60页
        4.2.3 荷载参数第60-62页
        4.2.4 施工阶段划分第62-65页
    4.3 桥塔的应力分析第65-67页
    4.4 桥塔的应力计算结果第67-68页
    4.5 钢箱梁的应力计算结果第68-70页
    4.6 水平拉索索力计算第70-71页
    4.7 合理成桥索力的计算第71-74页
        4.7.1 确定合理成桥索力的原理与方法第71-73页
        4.7.2 斜拉桥合理成桥索力的计算结果第73-74页
    4.8 水平拉索与斜拉索的关系第74-75页
    4.9 箱梁控制标高的计算第75-84页
        4.9.1 梁段前端点控制标高计算方法第75-76页
        4.9.2 标高计算过程第76-84页
    4.10 主塔位移的计算结果第84-86页
        4.10.1 主塔顺桥向位移计算第84页
        4.10.2 主塔竖向位移计算第84-86页
5.施工过程监测第86-112页
    5.1 应力监测与数据分析第86-91页
        5.1.1 应力测试计算原理第86页
        5.1.2 应力实测数据分析第86-91页
    5.2 索力监测与数据分析第91-103页
        5.2.1 索力监测工况第91-92页
        5.2.2 斜拉索张拉方案第92页
        5.2.3 索力的实时监测第92-95页
        5.2.4 索力的调整第95-103页
    5.3 桥面高程的实时监测第103-110页
        5.3.1 监测工况第103页
        5.3.2 桥面高程实时监测数据第103-110页
    5.4 主塔的监测与控制第110-112页
        5.4.1 塔顶水平偏位第110-111页
        5.4.2 塔顶竖向变形第111-112页
6.结论与展望第112-113页
    6.1 结论第112页
    6.2 创新点第112页
    6.3 展望第112-113页
参考文献第113-115页
致谢第115-116页
在校期间主要科研成果第116页
    一、发表学术论文第116页
    二、其它科研成果第116页

论文共11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跨度外倾肋拱桥施工控制研究
下一篇:钢—混组合梁新型界面连接及传力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