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财政、国家财政论文--中国财政论文--财政收入、支出论文--税收论文

纳税信用管理优化研究--以S省国税系统为例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10-16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页
        1.1.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第11-15页
        1.2.1 国外研究综述第11-12页
        1.2.2 国内研究综述第12-14页
        1.2.3 国内外文献评析第14-15页
    1.3 研究方法与思路第15页
        1.3.1 研究方法第15页
        1.3.2 研究思路第15页
    1.4 论文创新之处第15-16页
第2章 纳税信用管理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第16-20页
    2.1 纳税信用管理相关概念第16-18页
        2.1.1 信用的概念第16页
        2.1.2 纳税信用概念第16页
        2.1.3 纳税信用管理概念及内涵第16-18页
    2.2 相关理论基础第18-19页
        2.2.1 博弈论第18页
        2.2.2 契约经济理论第18-19页
        2.2.3 纳税行为心理理论第19页
    小结第19-20页
第3章 纳税信用管理建设现状分析:以S省国税系统为例第20-30页
    3.1 S省国税系统纳税信用管理建设情况第20-26页
        3.1.1 2014年以前纳税信用等级评定情况第20页
        3.1.2 2014年度纳税信用级别评价情况第20-21页
        3.1.3 2015年度纳税信用评价开展情况第21-22页
        3.1.4 2015年度纳税信用评价结果结构分析第22-23页
        3.1.5 2015年度纳税信用评价结果相关性分析第23-26页
    3.2 积极运用评价结果,开展“银税互动”活动第26-28页
        3.2.1 积极探索,“银税合作”不断深入发展第26-27页
        3.2.2 信息增值,诚信纳税等于真金白银第27页
        3.2.3 平台支撑,“互联网+银税互动”助力企业融资第27页
        3.2.4 银税搭桥,“实地互动体验”服务企业发展第27-28页
    3.3 联合激励与失信惩戒和协同监管第28-29页
        3.3.1 联合激励使守信企业一路畅通第28页
        3.3.2 失信惩戒和协同监管使失信企业寸步难行第28-29页
    小结第29-30页
第4章 纳税信用管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第30-36页
    4.1 纳税人主观税收遵从度不高第30页
    4.2 税收法律体系和税收征管体制不够完善第30-31页
        4.2.1 税收法律体系不够完善第30-31页
        4.2.2 税收征管体制不够完善第31页
    4.3 纳税信用评价过程仍需完善第31-32页
        4.3.1 纳税信用评价覆盖范围不全第31页
        4.3.2 国地税联合评价标准不够统一第31-32页
        4.3.3 纳税信用动态调整机制仍需加强第32页
    4.4 部分纳税服务措施落实不到位第32-33页
    4.5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仍需加强第33-34页
        4.5.1 纳税信用奖惩力度不够第33页
        4.5.2 社会信用共享机制不健全第33-34页
    小结第34-36页
第5章 纳税信用管理建设的国内外经验借鉴第36-40页
    5.1 国内部分其他部门信用建设的作法第36-38页
        5.1.1 质量监督检验检疫系统信用建设第36页
        5.1.2 环境保护部门信用建设第36-37页
        5.1.3 海关系统信用建设第37页
        5.1.4 工商行政管理系统信用建设第37页
        5.1.5 金融部门信用建设第37-38页
    5.2 部分先进国家信用建设作法第38-39页
        5.2.1 美国纳税信用建设第38页
        5.2.2 日本纳税信用建设第38页
        5.2.3 英国纳税信用建设第38-39页
    5.3 国内外信用建设的经验借鉴第39页
    小结第39-40页
第6章 优化纳税信用管理的措施第40-44页
    6.1 加强宣传,提高纳税人税收遵从意识第40页
    6.2 加快法律体系建设,完善税收体制第40-41页
        6.2.1 加速信用立法,实现信用评价法定第40-41页
        6.2.2 完善征管体制,规范税务机关征税行为第41页
    6.3 完善信用评价过程第41-42页
        6.3.1 扩大纳税信用评价范围,实现纳税信用评价全覆盖第41-42页
        6.3.2 提高信息化评价水平,真正实现国地税联合评价第42页
        6.3.3 完善纳税信用动态调整机制第42页
    6.4 优化纳税服务,为纳税人提供优质服务第42-43页
    6.5 积极参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第43页
        6.5.1 进一步完善“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纳税信用奖惩机制第43页
        6.5.2 加强信息共享,积极构建纳税信用社会体系第43页
    小结第43-44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47页
致谢第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大数据的银行零售综合营销管理平台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我国国税机关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研究--以菏泽市国税局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