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概述 | 第9-12页 |
1.1 国际贸易的发展与风险管理 | 第9-11页 |
1.1.1 经济全球化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提出 | 第9页 |
1.1.2 “一带一路”建设对海洋运输业的推进 | 第9-10页 |
1.1.3 国际贸易的风险种类与管理 | 第10-11页 |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1-12页 |
1.2.1 本文结构安排 | 第11-12页 |
1.2.2 创新与不足 | 第12页 |
第2章 国际海洋运输风险与防范 | 第12-27页 |
2.1 人为因素下的交货风险分析 | 第12-17页 |
2.1.1 天津国际货运公司无单放货的案例简述 | 第13页 |
2.1.2 关于无单放货的案例分析 | 第13-15页 |
2.1.3 货运代理签发货代提单的风险与法律解读 | 第15页 |
2.1.4 买卖双方委托同一货运代理的提单请求权 | 第15-17页 |
2.2 国际海洋运输的承运风险 | 第17-22页 |
2.2.1 船货衔接失败引发的价格波动案例简述 | 第17-18页 |
2.2.2 船货衔接过程中的到货通知义务与规则解读 | 第18-20页 |
2.2.3 出口业务委托无船承运人的风险 | 第20-22页 |
2.3 《鹿特丹规则》的借鉴意义以及风险分析 | 第22-27页 |
2.3.1 记名提单下的双重无单放货案例 | 第22-24页 |
2.3.2 货物控制权制度与中途停运权的应用 | 第24-26页 |
2.3.3 《鹿特丹规则》下出口方的托运人地位分析 | 第26-27页 |
第3章 国际海洋运输保险的选择与应用研究 | 第27-33页 |
3.1 一切险的承保范围及除外责任 | 第27-29页 |
3.1.1 海南丰海粮油公司保险纠纷案的判决分歧 | 第27-28页 |
3.1.2 一切险的除外责任——海运公司破产 | 第28-29页 |
3.2 仓至仓条款的应用研究 | 第29-30页 |
3.2.1 FOB术语下的保险“空白点” | 第29-30页 |
3.3 货物的潜在瑕疵与清洁提单保函风险 | 第30-33页 |
3.3.1 货物装运前潜在瑕疵引发的保险索赔失败 | 第30-32页 |
3.3.2 清洁提单保函导致的保险理赔失败 | 第32-33页 |
第4章 国际海洋运输贸易结算方式的选择与风险研究 | 第33-37页 |
4.1 国际结算方式的选择及信用证时效性缺陷 | 第33-35页 |
4.2 不可撤销信用证的履约和欺诈风险 | 第35-36页 |
4.3 修改信用证及拒付信用证产生的信用风险 | 第36-37页 |
第5章 总结 | 第37-40页 |
5.1 归纳总结 | 第37-38页 |
5.2 风险管理对策与建议 | 第38-40页 |
5.2.1 贸易各方的信用资质审核 | 第38页 |
5.2.2 选择合适的贸易术语 | 第38页 |
5.2.3 选择多种结算方式 | 第38页 |
5.2.4 避免人为操作失误导致的双方损失 | 第38-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个人简历 | 第44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