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微生物学论文--微生物生物化学论文

海鞘来源的微生物的多样性与2株瘤海鞘共附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引言第10-11页
第一章 海鞘共附生微生物多样性和2属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研究进展第11-28页
    1.1 海鞘共附生微生物的研究概况第11-13页
    1.2 淡紫拟青霉的研究概况第13-16页
    1.3 青霉的研究概况第16-26页
    1.4 结论与展望第26-28页
第二章 东山产海鞘来源的微生物的多样性分析第28-44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28-31页
        2.1.1 材料第28-29页
        2.1.2 方法第29-31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31-43页
        2.2.1 纯培养菌株的鉴定第31-37页
        2.2.2 高通量测序结果分析第37-43页
    2.3 结论第43-44页
第三章 淡紫拟青霉FBZ-1和青霉BNG-1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第44-58页
    3.1 材料与仪器第44-45页
        3.1.1 材料与培养基第44-45页
        3.1.2 仪器第45页
    3.2 方法第45-51页
        3.2.1 菌株FBZ-1化合物的分离鉴定研究第45-48页
        3.2.2 菌株BNG-1化合物的分离鉴定研究第48-51页
    3.3 结果分析第51-58页
        3.3.1 真菌FBZ-1、BNG-1次级代谢产物结构鉴定第51-57页
        3.3.2 结果讨论第57-58页
第四章 皱瘤海鞘与其共附生真菌FBZ-1次级代谢产物的比较研究第58-65页
    4.1 材料与仪器第58页
        4.1.1 材料第58页
        4.1.2 仪器与填料第58页
    4.2 方法第58-61页
        4.2.1 干燥粉碎第58-59页
        4.2.2 甲醇浸提第59页
        4.2.3 化学部位提取分离第59-61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61-65页
        4.3.1 皱瘤海鞘代谢产物结构鉴定第61-64页
        4.3.2 结果讨论第64-65页
第五章 结果与展望第65-68页
    5.1 结果讨论第65-66页
    5.2 后期研究与展望第66-68页
参考文献第68-79页
附录第79-117页
    附录一 英文缩略语第79-80页
    附录二 化合物谱图第80-117页
论文发表情况第117-118页
致谢第118页

论文共11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桥梁加固施工期风险评估方法研究
下一篇:关于国际贸易海洋运输保险及国际结算风险与防范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