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分类学(系统植物学)论文--藻类论文

浒苔附生菌的初步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7页
引言第8-12页
    1. 海藻附生菌的种群组成第9-10页
        1.1 藻际环境第9页
        1.2 海藻附生菌组成第9页
        1.3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菌落分析中的应用第9-10页
    2. 藻与环境中微生物的共生关系第10-11页
        2.1 海藻与细菌的共生关系第10页
        2.2 共生菌对藻类生长的影响第10-11页
    3. 藻共生菌分泌的海藻工具酶第11-12页
        3.1 浒苔多糖的降解方法第11页
        3.2 海藻工具酶的研究现状第11-12页
        3.3 现有海洋藻类工具酶理论研究的现实意义第12页
第一章 浒苔胞外与胞内内共生菌群多样性分析第12-20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2-14页
        1.1 仪器与耗材第12页
        1.2 药品与样品第12页
        1.3 材料处理第12-13页
        1.4 浒苔胞外共生菌的收集第13页
        1.5 浒苔胞内共生菌的收集第13页
        1.6 浒苔胞内外共生菌的DNA提取第13页
        1.7 浒苔胞内外共生菌的菌群多样性分析第13-14页
    2. 结果第14-18页
        2.1 浒苔胞外与胞内共生菌OTU聚类和物种注释第14-15页
        2.2 浒苔胞外与胞内共生菌的OTU分布Venn图第15-16页
        2.3 浒苔胞外与胞内共生菌群落结构组分图第16页
        2.4 浒苔胞外与胞内共生菌种群聚类树与柱状图组合分析第16-17页
        2.5 浒苔胞外与胞内共生菌群落Heatmap图第17-18页
    3. 讨论第18-20页
第二章 浒苔胞外共生菌对其形态的影响第20-28页
    1. 材料与方法第20-22页
        1.1 实验材料第20页
        1.2 实验方法第20-22页
    2. 结果第22-27页
        2.1 浒苔藻体对抗生素敏感性检测第22-23页
        2.2 浒苔外共生细菌的分离纯化及鉴定结果第23-25页
        2.3 不同的无菌化处理藻的结果第25-26页
        2.4 无菌化培养的浒苔藻体形态的观察第26-27页
    3. 讨论第27-28页
第三章 浒苔共生菌产生的多糖裂解酶的原核表达第28-34页
    1. 材料与方法第28-29页
    2. 结果第29-32页
    3. 讨论第32-34页
小结第34-35页
参考文献第35-39页
致谢第39页

论文共3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BVDV NS3D蛋白抗原位点分析及其对IRES介导的翻译调控机制的分析
下一篇:戊糖片球菌C-2-1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产PA-1片球菌素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