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0-15页 |
1.1 自噬在胶质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 第10-12页 |
1.1.1 自噬与胶质瘤形成 | 第10-11页 |
1.1.2 自噬与胶质瘤治疗 | 第11-12页 |
1.2 雌激素受体与神经胶质瘤 | 第12-13页 |
1.3 选择性受体阻断剂治疗胶质瘤的进展 | 第13页 |
1.4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5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2 TAM对胶质瘤细胞自噬的影响 | 第15-33页 |
2.1 前言 | 第15-16页 |
2.2 材料与仪器 | 第16-18页 |
2.2.1 材料与试剂 | 第16-17页 |
2.2.2 实验仪器 | 第17-18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18-24页 |
2.3.1 细胞培养 | 第18-19页 |
2.3.2 TAM药物处理 | 第19-20页 |
2.3.3 细胞存活率分析 | 第20页 |
2.3.4 吖啶橙染色 | 第20-21页 |
2.3.5 蛋白的提取与定量 | 第21页 |
2.3.6 免疫印迹 | 第21-23页 |
2.3.7 罗丹明123检测线粒体跨膜电位 | 第23页 |
2.3.8 RT-PCR | 第23-24页 |
2.3.9 统计学分析 | 第24页 |
2.4 实验结果 | 第24-29页 |
2.4.1 TAM对胶质瘤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 第24-25页 |
2.4.2 TAM对胶质瘤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 | 第25-26页 |
2.4.3 TAM对胶质瘤细胞U87-MG自噬蛋白LC3B的影响 | 第26-27页 |
2.4.4 TAM对胶质瘤细胞U87-MG酸性水解酶活性的影响 | 第27-28页 |
2.4.5 TAM对胶质瘤细胞U87-MG自噬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28-29页 |
2.5 讨论 | 第29-32页 |
2.6 小结 | 第32-33页 |
3 ER-α36在TAM诱导人胶质瘤细胞自噬中的作用 | 第33-52页 |
3.1 前言 | 第33-34页 |
3.2 材料与仪器 | 第34-36页 |
3.2.1 材料与试剂 | 第34-35页 |
3.2.2 实验仪器 | 第35-36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36-38页 |
3.3.1 细胞培养 | 第36页 |
3.3.2 TAM药物处理 | 第36页 |
3.3.3 细胞存活率分析 | 第36页 |
3.3.4 免疫荧光 | 第36页 |
3.3.5 蛋白的提取与定量 | 第36-37页 |
3.3.6 免疫印迹 | 第37页 |
3.3.7 瞬时转染 | 第37页 |
3.3.8 实时定量PCR | 第37页 |
3.3.9 统计学分析 | 第37-38页 |
3.4 实验结果 | 第38-48页 |
3.4.1 TAM对胶质瘤中ER-α36表达的影响 | 第38-39页 |
3.4.2 ER-α36基因稳定敲低细胞系U87-36KD的建立和筛选 | 第39-40页 |
3.4.3 ER-α36活化和抑制对U87-MG细胞增殖的影响 | 第40-41页 |
3.4.4 TAM对两种细胞自噬标志蛋白LC3表达的影响 | 第41-42页 |
3.4.5 TAM对过表达ER-α36基因U251细胞存活的影响 | 第42-43页 |
3.4.6 TAM对过表达ER-α36基因U251细胞LC3表达的影响 | 第43页 |
3.4.7 ER-α36通路活化对TAM诱导U87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 第43-45页 |
3.4.8 ER-α36通路的活化对TAM诱导的自噬的影响 | 第45页 |
3.4.9 TAM抗性U251细胞的构建及ER-α36表达的检测 | 第45-46页 |
3.4.10 敲低U251/TAM细胞ER-α36表达对自噬以及TAM抗性的影响 | 第46-47页 |
3.4.11 TAM对U87细胞ER-α36信号通路与自噬信号通路间交叉对话的影响 | 第47-48页 |
3.5 讨论 | 第48-51页 |
3.6 小结 | 第51-52页 |
结论 | 第52-53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1页 |
附录A 缩略语表 | 第61-6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62-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