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容量评估技术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图表清单 | 第9-11页 |
注释表 | 第11-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8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分析 | 第13-16页 |
·空域容量理论研究 | 第13-14页 |
·基于管制员工作负荷的空域容量评估研究 | 第14-15页 |
·空域仿真研究 | 第15-16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组织结构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区域空中交通运行分析 | 第18-27页 |
·引言 | 第18页 |
·空中交通管制模式探讨 | 第18-22页 |
·空中交通管制模式发展历程 | 第18-19页 |
·我国空中交通管制模式分析 | 第19-22页 |
·区域交通运行分析 | 第22-26页 |
·区域中的飞行特征 | 第22页 |
·区域飞行冲突概述 | 第22-24页 |
·区域飞行冲突调配 | 第24-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区域耦合容量模型 | 第27-37页 |
·引言 | 第27页 |
·区域容量影响因素 | 第27-28页 |
·区域各空域单元容量模型 | 第28-31页 |
·区域容量模型 | 第28-29页 |
·航路容量模型 | 第29-31页 |
·区域耦合容量模型 | 第31-36页 |
·区域耦合容量模型描述 | 第31-33页 |
·算例分析 | 第33-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四章 基于管制员工作负荷的区域扇区容量评估 | 第37-51页 |
·引言 | 第37页 |
·管制员工作负荷概述 | 第37-39页 |
·管制员工作负荷的定义 | 第37-38页 |
·管制员认知模型 | 第38页 |
·管制员工作负荷的影响因素 | 第38-39页 |
·管制员工作负荷测量技术 | 第39-41页 |
·自我评估方法 | 第39-40页 |
·观察评估方法 | 第40-41页 |
·改进的区域扇区管制员工作负荷模型 | 第41-45页 |
·程序管制模式下的管制员工作负荷测量 | 第41-43页 |
·雷达管制模式下的管制员工作负荷测量 | 第43-45页 |
·基于管制员工作负荷的区域扇区容量评估方法 | 第45-46页 |
·基于管制员工作负荷的区域扇区容量评估实例 | 第46-50页 |
·回归分析法 | 第46-47页 |
·有效时间段法 | 第47-49页 |
·评估结果分析 | 第49-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五章 区域容量评估系统设计与实现 | 第51-62页 |
·引言 | 第51页 |
·区域容量评估系统需求分析 | 第51-52页 |
·系统目标 | 第51页 |
·系统功能 | 第51-52页 |
·区域容量评估系统设计 | 第52-55页 |
·系统总体设计 | 第52-54页 |
·系统模块设计 | 第54-55页 |
·区域容量评估系统实现 | 第55-61页 |
·系统运行环境 | 第55-56页 |
·系统开发工具 | 第56-57页 |
·系统人机界面 | 第57-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62-64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62页 |
·区域容量评估展望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