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剩余污泥水热碳化液资源化利用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23页
    1.1 污泥资源化研究现状第10-15页
        1.1.1 污泥的产生第10页
        1.1.2 污泥的性质及危害第10-11页
        1.1.3 污泥资源化利用研究现状第11-15页
    1.2 水热碳化技术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17页
        1.2.1 水热碳化技术基本概念第15页
        1.2.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17页
    1.3 鸟粪石沉淀法及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7-19页
        1.3.1 鸟粪石沉淀法简介第17页
        1.3.2 鸟粪石合成的影响因素第17-18页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8-19页
    1.4 反硝化补充碳源的研究现状第19-21页
    1.5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内容及技术路线第21-23页
        1.5.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21页
        1.5.2 研究内容第21-22页
        1.5.3 技术路线第22-23页
2 实验部分第23-32页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23-26页
        2.1.1 实验污泥第23-24页
        2.1.2 实验试剂和仪器第24-25页
        2.1.3 反硝化用水第25-26页
    2.2 分析方法第26-27页
    2.3 实验方法第27-29页
        2.3.1 水热碳化实验第27-28页
        2.3.2 鸟粪石沉淀实验第28-29页
        2.3.3 反硝化实验第29页
    2.4 计算方法第29-32页
        2.4.1 生物炭分析方法第29-30页
        2.4.2 沉淀剂投加量计算方法第30页
        2.4.3 回收率计算方法第30-31页
        2.4.4 鸟粪石纯度计算方法第31-32页
3 剩余污泥水热碳化条件优化第32-40页
    3.1 实验设计第32-33页
    3.2 水热碳化处理前后泥水分离性能第33页
    3.3 水热碳化液特性分析第33-38页
        3.3.1 水相中COD变化第33-34页
        3.3.2 水相中N、P元素浓度变化第34-35页
        3.3.3 水相中VFAs浓度变化第35页
        3.3.4 水相中pH值变化第35-36页
        3.3.5 水热碳化正交实验分析第36-38页
    3.4 生物炭产率第38-39页
    3.5 本章小结第39-40页
4 水热碳化液循环利用研究第40-50页
    4.1 实验设计第40页
    4.2 水热碳化液循环利用对液体产物的影响第40-45页
        4.2.1 过程水循环对COD浓度影响第40-41页
        4.2.2 过程水循环对N、P浓度影响第41-42页
        4.2.3 过程水循环对VFAs浓度影响第42页
        4.2.4 过程水循环对pH影响第42-43页
        4.2.5 过程水循环对总糖和蛋白质浓度影响第43-44页
        4.2.6 过程水循环对电导率和盐度影响第44-45页
        4.2.7 过程水循环利用后水热碳化液中重金属含量第45页
    4.3 水热碳化液循环利用对固体产物的影响第45-48页
        4.3.1 生物炭产率第45-46页
        4.3.2 生物炭化学特性第46-47页
        4.3.3 生物炭热值第47-48页
    4.4 本章小结第48-50页
5 水热碳化液资源化利用研究第50-60页
    5.1 鸟粪石法回收水热碳化液中的营养元素第50-55页
        5.1.1 实验操作设计第50页
        5.1.2 鸟粪石合成最佳条件确定第50-53页
        5.1.3 最优条件下氮回收效果第53页
        5.1.4 沉淀产物的特性分析第53-55页
    5.2 水热碳化液作为生物反硝化碳源研究第55-58页
        5.2.1 水热碳化液作为废水反硝化补充碳源的研究第55-57页
        5.2.2 水热碳化液与甲醇作为反硝化补充碳源的研究第57-58页
    5.3 本章小结第58-60页
结论第60-62页
参考文献第62-6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69-70页
致谢第70-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合作写作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效果研究:小组和结对写作对比
下一篇:高中生物学教学中运用概念图策略的行动研究--以武山县XX学校为个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