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一、绪论 | 第11-13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1-12页 |
1.研究背景 | 第11页 |
2.问题的提出 | 第11-12页 |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13页 |
1.研究目的 | 第12页 |
2.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3-25页 |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20页 |
1.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2.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20页 |
(二)核心概念界定 | 第20页 |
(三)概念图相关概述 | 第20-22页 |
1.概念图的设计原则 | 第20-21页 |
2.概念图的制作 | 第21-22页 |
3.制作概念图的注意事项 | 第22页 |
(四)理论基础 | 第22-25页 |
1.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 | 第22-23页 |
2.皮亚杰的图式理论 | 第23页 |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23-25页 |
三、研究设计与实施 | 第25-31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25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25-30页 |
1.课堂观察法 | 第25-26页 |
2.访谈法 | 第26-27页 |
3.问卷调查法 | 第27-30页 |
(三)研究对象及时间 | 第30-31页 |
1.研究对象 | 第30页 |
2.研究时间 | 第30-31页 |
四、概念图教学策略应用于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行动研究 | 第31-68页 |
(一)第一次预调数据统计和分析 | 第31-35页 |
1.调查问卷数据统计和分析 | 第31-33页 |
2.调查问卷分析 | 第33-34页 |
3.访谈内容分析 | 第34-35页 |
4.归纳问题 | 第35页 |
(二)第一轮行动研究 | 第35-46页 |
1.针对问题设计对应的教学策略 | 第35-36页 |
2.教学计划 | 第36页 |
3.行动研究 | 第36-45页 |
4.第一轮行动研究过程的反思 | 第45-46页 |
(三)第二次调查数据统计和分析 | 第46-52页 |
1.调查问卷数据统计 | 第46-49页 |
2.调查问卷分析 | 第49-50页 |
3.访谈内容分析 | 第50-51页 |
4.归纳问题 | 第51-52页 |
(四)第二轮行动研究 | 第52-62页 |
1.针对问题设计对应的教学策略 | 第52页 |
2.教学计划 | 第52-53页 |
3.行动研究 | 第53-62页 |
4.第二轮行动研究过程的反思 | 第62页 |
(五)第三次调查数据统计和分析 | 第62-68页 |
1.调查问卷数据统计和分析 | 第62-66页 |
2.调查问卷分析 | 第66页 |
3.访谈内容分析 | 第66-68页 |
五、结论与建议 | 第68-71页 |
(一) 结论 | 第68页 |
1.概念图教学策略可以提高学生学习高中生物学新课内容的学习效率 | 第68页 |
2.概念图教学策略对学生学习有积极的作用 | 第68页 |
3.概念图教学策略可以提高教师知识整合的程度和教学技能的水平 | 第68页 |
(二)反思 | 第68-69页 |
(三)建议 | 第69-71页 |
1. 教师应尽量对学生传递“正能量” | 第69页 |
2. 概念图教学策略应循序渐进 | 第69页 |
3. 不应过分强调概念图优势 | 第69页 |
4. 个人构建概念图和合作构建概念图应相辅相成 | 第69-70页 |
5. 应分清学会制作概念图和教师呈现概念图的关系 | 第70页 |
6. 教学中多利用学生周围的资源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3页 |
附录 | 第73-90页 |
致谢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