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工作、社会管理、社会规划论文

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社区居民环境行为研究--以武山县N村垃圾污染治理项目为例

摘要第9-10页
Abstract第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0页
    一、研究背景第11-12页
    二、研究问题第12页
    三、研究目的第12-13页
    四、研究意义第13-15页
        (一)理论意义第13-14页
        (二)现实意义第14-15页
    五、文献综述第15-20页
        (一)国外环境行为的相关研究第15页
        (二)国外农村社区垃圾污染治理的相关研究第15-16页
        (三)国内环境行为的相关研究第16-17页
        (四)国内农村社区垃圾污染治理的相关研究第17-19页
        (五)文献评述第19-20页
第二章 研究设计第20-25页
    一、核心概念第20-21页
        (一)农村社区第20页
        (二)农村社区环境第20页
        (三)环境保护第20页
        (四)环境行为第20页
        (五)社区发展模式第20-21页
    二、理论工具第21-22页
        (一)优势视角第21页
        (二)生态系统理论第21-22页
    三、分析视角第22-24页
        (一)社区发展的观点第22-23页
        (二)社区参与旳观点第23-24页
    四、研究方法第24-25页
        (一)文献法第24页
        (二)参与式观察第24页
        (三)访谈法第24-25页
第三章 N村社区垃圾污染现状的分析第25-33页
    一、N村社区的基本概貌第25-27页
        (一)N村社区的地理位置第25页
        (二)N村社区人口第25-26页
        (三)N村社区组织结构第26页
        (四)N村社区的资源第26页
        (五)N村村民的生活水准、生活方式和人际关系第26-27页
    二、N村社区垃圾污染的现状第27-28页
        (一)N村社区垃圾污染的来源第27页
        (二)N村社区垃圾污染的危害第27-28页
    三、N村社区垃圾污染的成因分析第28-33页
        (一)当地政府组织监督管理职能的缺位第28页
        (二)相关政策法规的缺乏第28-29页
        (三)环境保护资金投入的不足第29页
        (四)垃圾处理技术和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第29-31页
        (五)农村社区环境保护教育的缺乏第31-33页
第四章 社会工作介入N村社区垃圾污染治理的过程展开第33-60页
    一、N村社区垃圾污染治理的方案设计第33-34页
        (一)制定目标第33-34页
        (二)方案的设计第34页
    二、小组工作实务的展开过程第34-49页
        (一)小组成员的筛选第34-35页
        (二)小组成员的招募第35-36页
        (三)环境保护小组活动方案第36页
        (四)N村妇女环境保护成长小组活动过程展示第36-49页
    三、社区工作实务的展开过程第49-60页
        (一)背景分析第49页
        (二)实务过程计划的制定第49-50页
        (三)针对N村社区工作过程目标的具体活动的展开第50-58页
        (四)针对N村社区工作任务目标的具体内容介绍第58-60页
第五章 评估第60-64页
    一、对社会工作者的评估第60-61页
    二、对服务对象的评估第61-62页
    三、对服务效果的评估第62-64页
第六章 研究结论、建议和反思第64-69页
    一、研究结论第64-65页
        (一)建立成长小组——妇女环境保护小组的作用显著第64页
        (二)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社区环境保护的焦点围绕村民的环境行为展开第64-65页
        (三)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社区环境保护以完成任务目标为最终保证第65页
        (四)建立培育农村“自下而上”的社区自治管理小组至关重要第65页
    二、社会工作介入西北农村社区垃圾污染问题的建议第65-67页
        (一)扩大完善农村社区工作服务项目的内涵第65页
        (二)加强社会工作者在农村社区工作方面的能力第65-66页
        (三)政府完善农村社区环境保护相关的政策和制度第66页
        (四)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农村社区环境保护第66页
        (五)扩大多渠道的资金投入第66-67页
        (六)建立培育农村社区“自下而上”的社区自治参与机制第67页
    三、研究反思第67-69页
        (一)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社区居民环境行为的优势分析第67页
        (二)研究的不足第67-69页
参考文献第69-71页
附录 1第71-72页
致谢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矿山环境治理恢复基金制度研究
下一篇:我国农村地区河流生态保护补偿法律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