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作法施工过程中工况变化对基坑及周围环境影响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0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4页 |
1.2 逆作法的类型 | 第14页 |
1.3 逆作法基坑工程现状 | 第14-18页 |
1.3.1 逆作法发展 | 第14-15页 |
1.3.2 围护结构变形 | 第15-16页 |
1.3.3 基坑周边土体变形 | 第16-17页 |
1.3.4 基坑周边建筑变形 | 第17-18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1.5 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第二章 逆作法深基坑分析方法 | 第20-30页 |
2.1 逆作法基坑设计原理 | 第20-22页 |
2.1.1 结构体系 | 第20页 |
2.1.2 施工流程 | 第20-22页 |
2.2 基坑工程理论分析方法 | 第22-25页 |
2.2.1 解析法 | 第22-23页 |
2.2.2 简单分析法 | 第23-24页 |
2.2.3 数值分析法 | 第24-25页 |
2.3 基坑工程实用分析方法 | 第25-28页 |
2.3.1 竖向弹性地基梁法 | 第25-28页 |
2.3.2 有限单元法 | 第2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8-30页 |
第三章 逆作法基坑工程实例 | 第30-38页 |
3.1 同德广场悦汇商场基坑工程概况 | 第30-33页 |
3.1.1 基坑周边环境概况 | 第30-31页 |
3.1.2 工程地质条件 | 第31-32页 |
3.1.3 水文地质条件 | 第32-33页 |
3.2 基坑支护结构方案 | 第33页 |
3.2.1 基坑支护结构类型 | 第33页 |
3.2.2 围护结构断面尺寸及支撑体系 | 第33页 |
3.3 施工方法及主要施工步骤 | 第33-34页 |
3.4 基坑及周围环境安全监测 | 第34-37页 |
3.4.1 监测内容 | 第34-36页 |
3.4.2 监测频率及报警值 | 第36-3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四章 逆作法基坑工程三维有限元分析 | 第38-66页 |
4.1 三维弹塑性有限元分析基本理论及软件介绍 | 第38-41页 |
4.1.1 有限元分析基本理论 | 第38-40页 |
4.1.2 MIDAS/GTS的特点及工程应用 | 第40-41页 |
4.2 本构模型的选取 | 第41-44页 |
4.2.1 常用岩土本构模型 | 第41-42页 |
4.2.2 修正莫尔库伦本构 | 第42-44页 |
4.3 三维弹塑性有限元分析模型 | 第44-50页 |
4.3.1 几何模型 | 第44-46页 |
4.3.2 土体模拟 | 第46页 |
4.3.3 地下连续墙的模拟 | 第46页 |
4.3.4 支撑构件的模拟 | 第46-47页 |
4.3.5 考虑结构与土体的共同作用 | 第47页 |
4.3.6 考虑场地初始地应力 | 第47-50页 |
4.4 三维模拟有限元结果分析 | 第50-64页 |
4.4.1 基坑及周围土体位移云图 | 第50-55页 |
4.4.2 坑外地表沉降 | 第55-58页 |
4.4.3 地下连续墙的变形和弯矩 | 第58-60页 |
4.4.4 接触面的设置对基坑变形的影响 | 第60-61页 |
4.4.5 基坑的空间效应 | 第61-63页 |
4.4.6 实测对比坑外建筑物沉降 | 第63-6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第五章 施工过程中工况变化对基坑及周围环境的影响 | 第66-82页 |
5.1 地下连续墙刚度变化的影响 | 第66-69页 |
5.1.1 对地下连续墙的影响 | 第66-68页 |
5.1.2 对坑后土体的影响 | 第68-69页 |
5.2 楼板支撑刚度变化的影响 | 第69-76页 |
5.2.1 地下首层楼板支撑刚度变化的影响 | 第70-72页 |
5.2.2 第二道楼板支撑刚度变化的影响 | 第72-74页 |
5.2.3 第三道楼板支撑刚度变化的影响 | 第74-76页 |
5.3 基坑开挖方式不同的影响 | 第76-78页 |
5.3.1 对地下连续墙的影响 | 第76-78页 |
5.3.2 对坑后土体沉降的影响 | 第78页 |
5.4 逆作法基坑及周围土体变形控制措施 | 第78-80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0-82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2-86页 |
6.1 结论 | 第82-83页 |
6.2 展望 | 第83-86页 |
致谢 | 第86-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2页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成果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