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黎族民俗客栈设计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引言 | 第7-10页 |
1.1 论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7-8页 |
1.1.1 目的 | 第7页 |
1.1.2 意义 | 第7-8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8页 |
1.2.1 国内海南地域性研究现状 | 第8页 |
1.2.2 国外海南地域性研究现状 | 第8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8-10页 |
1.3.1 论文研究内容 | 第8-9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第2章 民俗客栈的概述 | 第10-17页 |
2.1 民俗客栈的定义 | 第10-11页 |
2.1.1 客栈的历史 | 第10-11页 |
2.1.2 现在的“客栈” | 第11页 |
2.1.3 民俗客栈的定义 | 第11页 |
2.2 民俗客栈与其他旅居建筑的异同 | 第11-13页 |
2.3 民俗客栈的属性 | 第13-15页 |
2.3.1 民俗客栈的规模 | 第13-14页 |
2.3.2 民俗客栈的空间构成 | 第14-15页 |
2.3.3 民俗客栈的适用对象 | 第15页 |
2.4 民俗客栈特有的价值 | 第15-17页 |
第3章 黎族传统聚落与建筑分析 | 第17-29页 |
3.1 黎族传统建筑的历史发展 | 第17-18页 |
3.2 黎族传统建筑的基本构成及演变 | 第18-19页 |
3.3 黎族建筑语言下的地域性 | 第19-25页 |
3.3.1 纵向船形屋的空间形态 | 第19-22页 |
3.3.2 横向金字屋的空间形态 | 第22-23页 |
3.3.3 黎族传统建筑的支系 | 第23-25页 |
3.4 黎族传统建筑的材料分析 | 第25页 |
3.5 黎族传统聚落的特色人文环境特征 | 第25-26页 |
3.5.1 “因地制宜”的自然观 | 第25-26页 |
3.5.2 “以点带面”的空间观 | 第26页 |
3.6 黎族传统聚落的发展现状 | 第26-29页 |
3.6.1 传统聚落的空间形态 | 第26-27页 |
3.6.2 黎族传统聚落的生成 | 第27-28页 |
3.6.3 黎族传统民居的存在的问题 | 第28-29页 |
第4章 黎族民俗客栈设计的地域性研究 | 第29-37页 |
4.1 地域主义设计思想 | 第29页 |
4.1.1 地域性的影响因素 | 第29页 |
4.2 黎族民俗客栈地域性表达的思路 | 第29-31页 |
4.2.1 地域的时代性 | 第30页 |
4.2.2 时代的地域性 | 第30-31页 |
4.3 黎族人文环境的蕴育重塑 | 第31-33页 |
4.3.1 入口营造与内部空间 | 第31-32页 |
4.3.2 庭院 | 第32-33页 |
4.3.3 虚空间的运用 | 第33页 |
4.4 地域材料与做法的现代延续 | 第33-34页 |
4.5 传统聚落的空间文化的隐喻 | 第34-35页 |
4.6 基于地域建筑文化的审美意象 | 第35-37页 |
4.6.1 采光与照明 | 第35页 |
4.6.2 细部设计 | 第35-37页 |
第5章 结语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3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39-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
硕士研宄生作品集 | 第41-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