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引言 | 第10页 |
1.2 半导体光催化制氢、制氧的反应机理 | 第10-11页 |
1.3 半导体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 第11-12页 |
1.3.1 溶剂热法 | 第11页 |
1.3.2 固相法 | 第11页 |
1.3.3 气相法 | 第11页 |
1.3.4 模板法 | 第11-12页 |
1.4 影响光催化剂活性的因素 | 第12-13页 |
1.4.1 形貌尺寸的影响 | 第12页 |
1.4.2 晶体结构的影响 | 第12页 |
1.4.3 牺牲剂的影响 | 第12-13页 |
1.5 光催化剂的改性 | 第13-14页 |
1.5.1 离子掺杂 | 第13页 |
1.5.2 助催化剂的负载 | 第13页 |
1.5.3 不同半导体之间的复合 | 第13-14页 |
1.6 课题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实验方案 | 第15-19页 |
2.1 实验药品和仪器 | 第15-16页 |
2.1.1 实验试剂和药品 | 第15-16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16页 |
2.1.3 产物的制备 | 第16页 |
2.2 产物的表征 | 第16-18页 |
2.2.1 X-射线粉末衍射(XRD) | 第16页 |
2.2.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 第16-17页 |
2.2.3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 第17页 |
2.2.4 紫外分光光度计(UV/vis) | 第17页 |
2.2.5 荧光分光光度计(PL) | 第17页 |
2.2.6 N_2吸附-脱附分析 | 第17页 |
2.2.7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 第17页 |
2.2.8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 | 第17-18页 |
2.3 产物的性能测试 | 第18-19页 |
2.3.1 光催化制氢的性能测试 | 第18页 |
2.3.2 光催化制氧的性能测试 | 第18页 |
2.3.3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18-19页 |
第三章 花瓣状碳包覆Cu~+掺杂CdS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制氢性能研究 | 第19-31页 |
3.1 引言 | 第19-20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20-21页 |
3.2.1 C-Cu-CdS PNs光催化剂的合成 | 第20-21页 |
3.2.2 产物的表征 | 第21页 |
3.2.3 光催化制氢的性能测试 | 第21页 |
3.3 结果讨论 | 第21-30页 |
3.4 结论 | 第30-31页 |
第四章 多孔Cu掺杂BiVO_4纳米管的制备及其光催化制氧性能研究 | 第31-48页 |
4.1 引言 | 第31-32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32-34页 |
4.2.1 PAN纳米纤维的制备 | 第32页 |
4.2.2 多孔Cu-BVO纳米管的制备 | 第32-33页 |
4.2.3 产物表征 | 第33页 |
4.2.4 理论计算 | 第33页 |
4.2.5 光催化制氧性能的测试 | 第33-34页 |
4.3 结果讨论 | 第34-47页 |
4.4 结论 | 第47-48页 |
第五章 Co(CO_3)_(0.5)(OH)·0.11H_2O/Bi_2WO_6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制氧性能研究 | 第48-59页 |
5.1 引言 | 第48-49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49-51页 |
5.2.1 合成BWO光催化剂 | 第49-50页 |
5.2.2 合成CCO光催化剂 | 第50页 |
5.2.3 合成CCO/BWO光催化剂 | 第50页 |
5.2.4 产物表征 | 第50页 |
5.2.5 光催化制氧性能测试 | 第50-51页 |
5.3 结果讨论 | 第51-58页 |
5.4 总结 | 第58-59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9-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