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0页 |
Abstract | 第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3 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5 技术线路图 | 第16-18页 |
第2章 互联网金融理论与实践分析 | 第18-24页 |
2.1 互联网金融的基本概念 | 第18-19页 |
2.1.1 互联网金融的定义 | 第18页 |
2.1.2 互联网金融的特征 | 第18-19页 |
2.2 互联网金融发展实践分析 | 第19-21页 |
2.2.1 国外互联网金融发展阶段及特点分析 | 第19-20页 |
2.2.2 国内互联网金融发展阶段及特点分析 | 第20-21页 |
2.3 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传统经营模式的比较分析 | 第21-24页 |
2.3.1 商业银行传统经营模式分析 | 第21-22页 |
2.3.2 互联网金融基本模式分析 | 第22-23页 |
2.3.3 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传统经营模式比较分析 | 第23-24页 |
第3章 互联网金融对富阳农商银行发展的影响 | 第24-36页 |
3.1 富阳农商银行概况 | 第24-32页 |
3.2 富阳农商银行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32-33页 |
3.2.1 富阳农商银行发展现状 | 第32-33页 |
3.2.2 富阳农商银行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33页 |
3.3 互联网金融给富阳农商银行带来的冲击影响 | 第33-35页 |
3.3.1 网点主要职能被弱化 | 第33页 |
3.3.2 网点发展基础被削弱 | 第33-34页 |
3.3.3 网点经营优势受冲击 | 第34页 |
3.3.4 银行收入来源受蚕食 | 第34-35页 |
3.4 互联网金融给富阳农商银行带来的积极影响 | 第35-36页 |
3.4.1 拓宽零售业务的渠道和客户 | 第35页 |
3.4.2 促进技术发展与数据利用 | 第35-36页 |
第4章 富阳农商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的SWOT分析 | 第36-42页 |
4.1 富阳农商银行优势分析 | 第36-37页 |
4.1.1 品牌优势 | 第36页 |
4.1.2 人文优势 | 第36页 |
4.1.3 风控优势 | 第36-37页 |
4.1.4 管理优势 | 第37页 |
4.2 富阳农商银行劣势分析 | 第37-39页 |
4.2.1 体制机制不够完善 | 第37-38页 |
4.2.2 员工结构不合理 | 第38页 |
4.2.3 互联网产品创新不足 | 第38页 |
4.2.4 客户体验感有待提高 | 第38-39页 |
4.3 富阳农商银行机遇分析 | 第39-40页 |
4.3.1 移动支付客户资源丰富 | 第39页 |
4.3.2 互联网等相关技术日益成熟 | 第39页 |
4.3.3 业务拓展空间增加 | 第39-40页 |
4.4 富阳农商银行威胁分析 | 第40-42页 |
4.4.1 经济增长不确定因素影响 | 第40页 |
4.4.2 金融脱媒,地位弱化 | 第40页 |
4.4.3 互联网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 | 第40页 |
4.4.4 互联网金融便捷的个性化产品 | 第40-41页 |
4.4.5 中间业务收入明显滞缓 | 第41-42页 |
第5章 富阳农商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的策略 | 第42-48页 |
5.1 市场定位策略 | 第42-43页 |
5.1.1 转变发展观念 | 第42页 |
5.1.2 坚持“二元结构”发展 | 第42-43页 |
5.2 同业合作策略 | 第43-44页 |
5.2.1 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合作 | 第43页 |
5.2.2 开展理财通道合作 | 第43-44页 |
5.3 服务创新策略 | 第44-45页 |
5.3.1 优化产品设计 | 第44页 |
5.3.2 落实自助银行建设 | 第44页 |
5.3.3 大力推广电子化服务 | 第44-45页 |
5.4 精准营销策略 | 第45-48页 |
5.4.1 全面收集客户信息 | 第45页 |
5.4.2 深入客户信息分析 | 第45-46页 |
5.4.3 开展大数据营销 | 第46-48页 |
第6章 富阳农商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的保障性措施 | 第48-51页 |
6.1 组建独立的互联网金融部门 | 第48页 |
6.2 构建大数据平台 | 第48-49页 |
6.3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 第49页 |
6.4 建立互联网金融业务考核激励机制 | 第49页 |
6.5 重视互联网金融业务风险防控 | 第49-51页 |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51-53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51页 |
7.2 研究展望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