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计划与经营决策论文--企业行政管理论文--人事管理论文

企业员工劳动协作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多家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实证数据

摘要第2-4页
ABSTRACT第4-6页
导论第10-22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10-14页
        (一)选题背景第10-12页
        (二)研究内容及目的第12-13页
        (三)研究意义第13-14页
    二、国内外对“劳动协作”的研究述评第14-18页
        (一)国内外研究梳理第15-18页
        (二)国内外研究小结第18页
    三、研究思路以及研究方法第18-22页
        (一)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第18-20页
        (二)研究方法第20页
        (三)创新与不足第20-22页
第一章 企业员工劳动协作行为:理论溯源第22-28页
    一、基础理论阐述第22-26页
        (一)分工协作理论第22-23页
        (二)经济行为理论第23-25页
        (三)组织行为理论第25-26页
    二、概念界定第26-28页
        (一)“搭便车”行为第26页
        (二)“摩擦成本”第26页
        (三)不完全契约第26-28页
第二章 企业员工劳动协作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理论分析第28-43页
    一、劳动协作行为的运行机理第29-32页
        (一)成本收益分析第30页
        (二)正面劳动协作行为倾向第30-31页
        (三)帕累托最优动机第31-32页
    二、劳动协作行为影响因素分析第32-43页
        (一)基于协作机制的影响因素分析第33-36页
        (二)基于协作模式的影响因素分析第36-39页
        (三)基于不完全契约的影响因素分析第39-41页
        (四)基于分配方式的影响因素分析第41-42页
        (五)其他影响因素分析第42-43页
第三章 影响企业员工劳动协作行为的因素:描述性分析第43-63页
    一、实证框架第43-47页
        (一)研究对象第43-44页
        (二)变量设置及研究假设第44-47页
    二、样本基本情况描述第47-49页
        (一)样本个体情况分布第47-48页
        (二)信度、效度检验第48-49页
    三、描述性分析第49-63页
        (一)个体特征不同,员工发生负面劳动协作行为的可能性不同第49-53页
        (二)协作机制不同,员工发生负面劳动协作行为的可能性不同第53-55页
        (三)劳动协作模式不同,员工发生负面劳动行为的可能性不同第55-57页
        (四)契约关系不同,员工发生负面劳动协作行为的可能性不同第57-58页
        (五)分配方式不同,员工发生负面劳动协作行为的可能性不同第58页
        (六)企业员工的对劳动协作行为的认知分析第58-63页
第四章 影响企业员工劳动协作行为的因素:统计模型分析第63-69页
    一、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第63-69页
        (一)建立模型第63-64页
        (二)回归分析第64-69页
第五章 研究结论及对策建议第69-74页
    一、小结与讨论第69-70页
    二、对策建议第70-72页
        (一)完善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建设第70-71页
        (二)规范员工之间的劳动契约关系第71页
        (三)构建有利于员工协作的企业文化第71-72页
        (四)加强员工职业道德培养第72页
    三、展望第72-74页
参考文献第74-77页
后记第77-79页
附录1 调查问卷第79-84页
附录2 硕士期间学术成果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一种用于变频器测试的电力电子负载设计
下一篇:新型太赫兹波开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