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中儿童权利保障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8页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三)研究评述 | 第18页 |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城市规划与儿童权利 | 第20-32页 |
一、城市规划 | 第20-22页 |
(一)城市规划 | 第20页 |
(二)城市规划的突出特点 | 第20-21页 |
(三)城市规划的主要功能 | 第21-22页 |
(四)城市规划与权利 | 第22页 |
二、儿童权利 | 第22-26页 |
(一)生存权 | 第23页 |
(二)发展权 | 第23-24页 |
(三)受保护权 | 第24页 |
(四)参与权 | 第24-25页 |
(五)游戏权 | 第25-26页 |
三、城市规划与儿童权利 | 第26-27页 |
四、城市规划中保障儿童权利的依据 | 第27-32页 |
(一)政策依据 | 第27-28页 |
(二)法律依据 | 第28-30页 |
(三)理论依据 | 第30-32页 |
第三章 我国城市规划中儿童权利保障现状 | 第32-42页 |
一、城市规划中儿童权利保障存在的问题 | 第32-35页 |
(一)儿童参与城市规划建设的权利缺失 | 第32页 |
(二)儿童公共活动空间少 | 第32-33页 |
(三)活动空间的设计缺乏合理性 | 第33-34页 |
(四)缺乏安全的上下学道路环境 | 第34-35页 |
二、城市规划中儿童权利保障缺失导致的后果 | 第35-39页 |
(一)儿童肥胖症患者数量增多 | 第36页 |
(二)儿童易沉溺于虚拟世界 | 第36-37页 |
(三)中国式接送大难题 | 第37-38页 |
(四)儿童意外伤害事件频发 | 第38-39页 |
三、城市规划中儿童权利保障缺失的原因分析 | 第39-42页 |
(一)传统的儿童观念 | 第39页 |
(二)儿童参与城市规划的规定粗略 | 第39-40页 |
(三)规划管理部门措施不力 | 第40-41页 |
(四)监护人漠视儿童的权利 | 第41-42页 |
第四章 城市规划中儿童权利保障的经验探索 | 第42-50页 |
一、国外 | 第42-45页 |
(一)德国经验 | 第42-43页 |
(二)美国经验 | 第43-44页 |
(三)英国经验 | 第44-45页 |
二、国外儿童权利保障的经验启示 | 第45-46页 |
(一)制定系统框架指导具体实施 | 第45页 |
(二)因地制宜、因类而异 | 第45-46页 |
(三)提高空间的有效利用度 | 第46页 |
三、国内 | 第46-50页 |
(一)项目式运作、渐进发展 | 第46-48页 |
(二)多措并举、儿童参与 | 第48-49页 |
(三)因地制宜、特色规划 | 第49-50页 |
第五章 加强城市规划中儿童权利保障的建议 | 第50-58页 |
一、加强儿童权利保障的顶层制度设计 | 第50-51页 |
(一)明确政府责任主体地位 | 第50页 |
(二)建立城市儿童环境建设评估报告制度 | 第50-51页 |
(三)完善专家领衔的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制度 | 第51页 |
(四)将儿童友好型城市理念纳入城市发展战略规划 | 第51页 |
二、树立科学的儿童观 | 第51-52页 |
三、加强对规划专业人才儿童权利理念的教育培训 | 第52-53页 |
(一)完善城市规划专业学科的设置 | 第52页 |
(二)加强对城市规划工作人员的培训 | 第52-53页 |
四、精细化儿童权利保障规范设计 | 第53-54页 |
(一)因地制宜设置布局均衡、系统的儿童活动空间 | 第53-54页 |
(二)构建多元化、差异化儿童活动空间 | 第54页 |
(三)完善城市街区、道路交通设计 | 第54页 |
五、保障儿童参与城市规划的权利 | 第54-56页 |
(一)加强法律法规对儿童参与权的保障 | 第54-55页 |
(二)成立社区家长委员会维护儿童利益 | 第55页 |
(三)成立儿童组织代表儿童利益 | 第55-56页 |
六、利用政府、企业大数据分析助力规划建设的科学性 | 第56-58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附录 | 第64-70页 |
后记 | 第70-72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