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数学论文--计算机论文

信息技术隐性课程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影响研究--以西部105所中学为例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绪论第10-16页
    一、研究背景第10-13页
        (一)国际重视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与监测第10-11页
        (二)学生信息素养是我国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第11-12页
        (三)信息技术隐性课程是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途径第12-13页
    二、研究问题第13页
    三、研究意义第13-15页
        (一)实践意义第13-14页
        (二)理论意义第14-15页
    四、论文框架第15-16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第16-32页
    一、文献综述第16-27页
        (一)关于学生信息素养的研究第16-22页
        (二)关于信息技术隐性课程的研究第22-26页
        (三)关于信息技术隐性课程与学生信息素养关系的研究第26页
        (四)文献研究小结第26-27页
    二、核心概念界定第27-28页
        (一)学生信息素养第27页
        (二)隐性课程第27-28页
        (三)信息技术隐性课程第28页
    三、理论基础第28-30页
        (一)研究范式方面第28页
        (二)研究内容方面第28-29页
        (三)研究方法方面第29-30页
    本章小结第30-32页
第三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第32-40页
    一、研究目的第32页
    二、研究对象第32页
    三、研究思路第32-33页
    四、研究假设第33页
    五、研究方法第33-36页
        (一)文献研究法第33-34页
        (二)调查法第34页
        (三)统计分析法第34-36页
    六、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第36-38页
    本章小结第38-40页
第四章 学生信息素养与信息技术隐性课程现状分析第40-52页
    一、学生信息素养现状第40-48页
        (一)学生信息素养的描述性分析第40-44页
        (二)学生信息素养的差异分析第44-48页
    二、信息技术隐性课程现状第48-50页
        (一)信息技术隐性课程的描述性分析第48-49页
        (二)影响信息技术隐性课程的因素描述分析第49-50页
    本章小结第50-52页
第五章 信息技术隐性课程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影响:PSM模型估计第52-58页
    一、LOGIT模型估计倾向值第52-53页
    二、基于倾向指数的匹配及匹配平衡性检验第53-55页
    三、匹配结果分析第55-56页
    本章小结第56-58页
第六章 信息技术隐性课程对学生信息素养的作用路径:个案分析第58-62页
    一、各学科教学中信息技术的使用对学生信息素养的作用路径实例第58-60页
        (一)历史智慧共享教学第58-59页
        (二)数学实时监测教学第59-60页
    二、学生利用计算机自学对其信息素养作用路径实例第60-61页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第七章 政策建议第62-66页
    一、在课内优化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整合的路径第62-63页
    二、扩充信息技术课外活动的内容与形式第63页
    三、完善学校信息资源配置,改善信息技术隐性课程的环境第63-66页
研究结论与展望第66-68页
参考文献第68-72页
附录第72-78页
致谢第78-7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课题研究情况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泰国汉语教学中教师素质问题研究--以苏莎那里维他雅中学为例
下一篇:凉山彝族初中生锻炼态度与坚持行为的关系及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