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政治论文

美国中小学自立精神培养的文本分析--基于《美国社会科课程标准》的讨论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绪论第10-22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第10-11页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1-12页
        一、研究目的第11-12页
        二、研究意义第12页
    第三节 文献综述第12-18页
        一、关于“自立精神”的研究第12-14页
        二、关于中学生自立精神的培养研究第14-16页
        三、关于美国社会科课程标准的研究第16-18页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8-19页
        一、研究思路第18-19页
        二、研究方法第19页
    第五节 核心概念界定第19-22页
        一、自立精神第19-20页
        二、社会科课程第20页
        三、社会科课程标准第20-22页
第一章 《美国社会科课程标准》简介第22-32页
    第一节 《美国社会科课程标准》的性质与地位第22-24页
        一、课程标准的性质第22-23页
        二、课程标准的地位第23-24页
    第二节 《美国社会科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第24-27页
        一、社会科课程的教学理念第24-25页
        二、社会科课程的教学内容第25-26页
        三、社会科课程的教学设计第26-27页
    第三节 《美国社会科课程标准》的特点第27-32页
        一、课程目标的一惯性第27-28页
        二、课程内容的进阶性第28-29页
        三、课程设计的综合化第29-32页
第二章 自立精神:作为课程目标在《美国社会课程标准》中的表达第32-40页
    第一节 课程目标与国家精神的价值统一第32-35页
        一、自立精神是中小学社会科课程目标第32-33页
        二、自立精神是美国国家精神的一部分第33-35页
    第二节 自立精神作为课程目标的表达特点第35-40页
        一、总目标与分目标:目标设置的层级性第35-36页
        二、低年级与高年级:目标组织的递进性第36-37页
        三、知识、能力与价值观:目标达成的多维度第37-40页
第三章 自立精神:作为课程内容在《美国社会科课程标准》中的诠释第40-52页
    第一节 课程内容的诠释维度第40-47页
        一、自立精神诠释的时间维度第40-42页
        二、自立精神诠释的空间维度第42-44页
        三、自立精神诠释的经验维度第44-46页
        四、自立精神诠释的理性维度第46-47页
    第二节 自立精神作为课程内容的诠释特点第47-52页
        一、内容设置的丰富性:十大主题呈现自立精神第47-48页
        二、内容编排的一体化:十二个年级贯穿自立精神学习第48-49页
        三、内容支撑的高水平:多学科诠释自立精神第49-52页
第四章 自立精神:作为课程设计在《美国社会科课程标准》中的呈现第52-61页
    第一节 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第52-56页
        一、以课程设计之美呈现自立精神的价值之善第52-54页
        二、以课程设计之实呈现自立精神的实践之真第54-56页
    第二节 自立精神作为课程设计的呈现特点第56-61页
        一、设计理念生活化:用真实故事展示自立精神第56-57页
        二、设计过程具体化:分步骤教学解析自立精神第57-58页
        三、设计形式生动化:以愉悦感知方式传播自立精神第58-61页
第五章 《美国社会科课程标准》关于“自立精神”培养的启示第61-75页
    第一节 以课程标准为“鉴”,确立自立精神的辩证思维第61-65页
        一、学习和借鉴课程标准设立的优点第61-62页
        二、克服和规避课程标准存在的缺点第62-64页
        三、综合和确立自立精神的辩证思维第64-65页
    第二节 以课程目标为“道”,优化自立精神的培养标准第65-68页
        一、彰显自立精神培养的核心思想第65-66页
        二、明确自立精神培养的具体要求第66-67页
        三、体现自立精神培养的循序渐进第67-68页
    第三节 以课程内容为“器”,完善自立精神的培养体系第68-71页
        一、突出学科内容的丰富性第68-69页
        二、强化学科内容的相关性第69-70页
        三、加强学科内容的实践性第70-71页
    第四节 以课程设计为“径”,创新自立精神的培养方法第71-75页
        一、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第72-73页
        二、鼓励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第73-74页
        三、倡导学生践行终身学习第74-75页
结语第75-77页
参考文献第77-80页
后记第80-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初中写作教学中的读者意识培养实践探索
下一篇:动态几何软件中轨迹曲线生成方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