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内科学论文--心脏、血管(循环系)疾病论文--心肌疾病论文

ARNi对心肌肥厚射血分数保留性心衰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中文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9页
缩略语/符号说明第13-16页
前言第16-21页
    研究现状、成果第16-19页
    研究目的、方法第19-21页
一、压力超负荷致心肌肥厚舒张功能下降模型的建立与评价第21-49页
    1.1 对象和方法第21-34页
        1.1.1 实验对象及实验分组第21页
        1.1.2 实验试剂及实验仪器第21-27页
        1.1.3 实验方法第27-34页
        1.1.4 统计学方法第34页
    1.2 结果第34-44页
        1.2.1 一般情况第34-35页
        1.2.2 超声心动图检查第35-38页
        1.2.3 血流动力学检查第38-40页
        1.2.4 病理学检查第40-43页
        1.2.5 两组小鼠心肌肥大标志物及心肌纤维化标志物的比较第43-44页
    1.3 讨论第44-48页
        1.3.1 心肌肥厚与左室舒张功能下降第44-46页
        1.3.2 TAC模型的建立与改良第46-47页
        1.3.3 超声心动图对TAC模型的评价第47页
        1.3.4 血流动力学对TAC模型的评价第47-48页
    1.4 小结第48-49页
二、ARNi对心肌肥厚舒张功能下降模型的干预研究第49-75页
    2.1 对象和方法第50-55页
        2.1.1 实验对象、实验分组及灌胃方法第50页
        2.1.2 实验试剂及实验仪器第50页
        2.1.3 实验方法第50-55页
        2.1.4 统计学方法第55页
    2.2 结果第55-65页
        2.2.1 一般情况第55-57页
        2.2.2 超声心动图检查第57-58页
        2.2.3 血流动力学检查第58-59页
        2.2.4 病理学检查第59-62页
        2.2.5 心肌肥大标志物的比较第62-63页
        2.2.6 心肌纤维化标志物的比较第63-64页
        2.2.7 血浆BNP及AngⅡ检测结果第64-65页
    2.3 讨论第65-73页
        2.3.1 射血分数保留性心衰与心肌肥厚第65-66页
        2.3.2 射血分数保留性心衰的治疗第66-67页
        2.3.3 射血分数保留性心衰与RAAS及NPS第67-69页
        2.3.4 新型ARNi类药物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心肌肥厚舒张功能下降第69-73页
    2.4 小结第73-75页
三、ARNi干预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的机制研究第75-85页
    3.1 对象和方法第75-78页
        3.1.1 细胞培养及实验分组第75-76页
        3.1.2 实验材料及实验仪器第76-77页
        3.1.3 实验方法第77-78页
        3.1.4 统计学方法第78页
    3.2 结果第78-81页
        3.2.1 原代心肌细胞形态观察及预实验第78页
        3.2.2 LCZ696及缬沙坦对心肌细胞肥大及CaN-NFAT信号通路的影响第78-80页
        3.2.3 心肌细胞内游离Ca~(2+)测定第80-81页
    3.3 讨论第81-84页
    3.4 小结第84-85页
全文结论第85-86页
论文创新点第86-87页
参考文献第87-96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96-97页
综述 心衰治疗新方法: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联合利钠肽系统增强剂第97-112页
    综述参考文献第106-112页
致谢第112-113页
个人简历第113页

论文共11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多不饱和脂肪酸代谢产物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下一篇: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在锌诱导的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