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文化在国际传播中的规制冲突与应对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1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理论意义 | 第11页 |
1.1.3 实践意义 | 第11-12页 |
1.2 相关文献综述 | 第12-19页 |
1.2.1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6页 |
1.2.2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6-19页 |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 | 第19-21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3.2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20-21页 |
第2章 文化在国际传播中规制冲突的客观条件 | 第21-29页 |
2.1 主权国家政治制约与利益保护的诉求 | 第21-24页 |
2.1.1 捍卫文化主权的意识觉醒 | 第21-22页 |
2.1.2 政治权力的制约与控制 | 第22页 |
2.1.3 各国对利润独享的追求 | 第22-24页 |
2.2 时代变迁催生的颠覆性变革 | 第24-26页 |
2.2.1 世界文化格局的变迁 | 第24页 |
2.2.2 传媒生态环境的变革 | 第24-25页 |
2.2.3 新诉求与旧规制的矛盾性 | 第25-26页 |
2.3 各国立法资源与治理水平差异的制约 | 第26-29页 |
2.3.1 立法资源配置不均衡 | 第26页 |
2.3.2 国际法的适用存在冲突 | 第26-27页 |
2.3.3 治理价值和理念的重构 | 第27-29页 |
第3章 我国文化在国际传播中规制冲突的具体表现 | 第29-37页 |
3.1 国际传播中我国广播电视领域规制研究 | 第29-33页 |
3.1.1 我国广播电视规制冲突的根源 | 第29-30页 |
3.1.2 我国广播电视的规制表现 | 第30-32页 |
3.1.3 我国广播电视规制的冲突与挑战 | 第32-33页 |
3.2 国际传播中我国互联网领域的规制研究 | 第33-37页 |
3.2.1 我国互联网领域的规制根源 | 第33-35页 |
3.2.2 我国互联网领域的规制表现 | 第35-36页 |
3.2.3 我国互联网领域的规制冲突与困境 | 第36-37页 |
第4章 我国文化在国际传播中规制冲突的应对与处理 | 第37-44页 |
4.1 我国文化在国际传播中规制冲突的应对措施 | 第37-39页 |
4.1.1 提升国家形象的宣传水平 | 第37-38页 |
4.1.2 强化国际双边与多边合作 | 第38页 |
4.1.3 完善预警与监控系统 | 第38-39页 |
4.2 建立健全我国文化在国际传播中规制体系 | 第39-41页 |
4.2.1 深化规制立法 | 第39页 |
4.2.2 创新规制手段 | 第39-40页 |
4.2.3 调整规制边界 | 第40-41页 |
4.3 我国文化在国际传播中规制冲突的处理策略 | 第41-44页 |
4.3.1 树立新的规制理念 | 第41-42页 |
4.3.2 健全行为规制主体 | 第42页 |
4.3.3 完善纠纷解决机制 | 第42-44页 |
第5章 我国文化在国际传播中规制冲突的案例分析 | 第44-54页 |
5.1 以“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文化贸易冲突为例 | 第44-49页 |
5.1.1 “一带一路”政策现状与冲突表现 | 第44-46页 |
5.1.2 “一带一路”下文化贸易冲突的成因 | 第46-47页 |
5.1.3 “一带一路”下文化贸易冲突的应对 | 第47-49页 |
5.2 以孔子学院国际传播中的冲突为例 | 第49-54页 |
5.2.1 孔子学院的发展现状与冲突表现 | 第49-51页 |
5.2.2 孔子学院国际传播中冲突的成因 | 第51-52页 |
5.2.3 孔子学院在国际传播中冲突的应对 | 第52-54页 |
结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