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6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1页 |
1.1.1 农网低电压现状 | 第11页 |
1.1.2 农网低电压治理意义 | 第11页 |
1.2 造成农网低电压的主要原因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针对低电压问题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 第15-16页 |
第二章 袁州区农网低电压现状存在问题及分析 | 第16-23页 |
2.1 袁州区农网低电压现状 | 第16-18页 |
2.2 低电压存在问题 | 第18页 |
2.3 低电压情况分析 | 第18-22页 |
2.3.1 袁州区农网主要特点 | 第18-19页 |
2.3.2 袁州区负荷情况 | 第19-20页 |
2.3.3 袁州区农网结构情况 | 第20-21页 |
2.3.4 袁州区无功补偿情况 | 第21-2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三章 袁州区农网无功补偿优化及解决方案 | 第23-43页 |
3.1 农网无功补偿传统方法 | 第23-28页 |
3.1.1 无功补偿的意义以及原则 | 第23-24页 |
3.1.2 常用的无功补偿装置 | 第24-26页 |
3.1.3 常见的无功补偿方式 | 第26-28页 |
3.2 无功补偿与电压调节关系 | 第28-29页 |
3.3 快速开关型串联补偿器无功补偿优化控制流程 | 第29-31页 |
3.4 快速开关型串联无功补偿电容器装置 | 第31-35页 |
3.4.1 快速开关型无功补偿装置 | 第31-33页 |
3.4.2 基于快速开关的串补设备介绍 | 第33-34页 |
3.4.3 快速开关型无功补偿设备无功优化其它技术要求 | 第34-35页 |
3.5 袁州区无功补偿优化工程应用实例 | 第35-42页 |
3.5.1 袁州区圳江线低电压情况 | 第35-39页 |
3.5.2 圳江线低电压治理方案 | 第39-40页 |
3.5.3 圳江线低电压治理效果分析 | 第40-42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改进三级联调方法与工程应用 | 第43-52页 |
4.1 传统电压无功三级联调法概述 | 第43-46页 |
4.1.1 基本原理 | 第43-44页 |
4.1.2 电压无功三级联调策略的特点 | 第44-45页 |
4.1.3 三级联调控制方法原则 | 第45-46页 |
4.2 改进三级联调法的模型分析 | 第46-47页 |
4.2.1 结构与等值电路图 | 第46页 |
4.2.2 等值电路的潮流分析 | 第46-47页 |
4.2.3 调节原则的确定 | 第47页 |
4.3 改进三级联调法中的调节限定曲线 | 第47-49页 |
4.3.1 无功调节限定曲线 | 第47-48页 |
4.3.2 电压调节限定曲线 | 第48-49页 |
4.4 工程应用实例 | 第49-51页 |
4.4.1 袁州区部分台区改进三级联调方法实施方案 | 第49页 |
4.4.2 改进三级联调工程效果分析 | 第49-5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作者简介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