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汉语语文论文

基于隐性课程视野下的中学诗词教学探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引言第9-15页
第1章 隐性课程与中学诗词教学的联系第15-20页
    1.1 隐性课程第15页
    1.2 中学诗词教学与隐性课程的联系第15-20页
        1.2.1 中学诗词教学的广泛性与隐性课程的联系第15-17页
        1.2.2 中学诗词教学的人文性与隐性课程的联系第17页
        1.2.3 中学诗词教学的审美性与隐性课程的联系第17-20页
第2章 隐性课程与中学诗词的呈现形式和存在意义第20-26页
    2.1 诗词教学与隐性课程的呈现形式第20-21页
        2.1.1 诗词隐性课程的静态文化形态第20-21页
        2.1.2 诗词隐性课程的动态文化形态第21页
    2.2 诗词隐性课程的存在意义第21-26页
        2.2.1 隐性课程促进中学诗词德育第21-23页
        2.2.2 隐性课程促进中学诗词美育第23-24页
        2.2.3 隐性课程促进中学诗词智育第24-26页
第3章 基于隐性课程视野下的中学诗词教学的开发途径第26-39页
    3.1 隐性课程视野下的语文诗词教学实例观察及分析第26-31页
        3.1.1 课堂观察第26页
        3.1.2 实例分析第26-31页
    3.2 语文教师的个人综合素养第31-33页
        3.2.1 语文教师应具有良好的诗词素养第31页
        3.2.2 语文教师应具有丰富的人文情怀第31-32页
        3.2.3 语文教师应打造自己的人格美和风度美第32-33页
    3.3 有关诗词教学活动的文化建设第33-39页
        3.3.1 创设良好的校园和班级环境第33-34页
        3.3.2 重视校园广播和古风歌曲第34-35页
        3.3.3 用座右铭激励学生学习诗词第35-36页
        3.3.4 创办诗社和文学刊物,促进学生创作第36页
        3.3.5 举办诗词吟诵表演和相关学者诗人的讲座第36-37页
        3.3.6 进行诗词相关内容的课本剧创作和演绎第37页
        3.3.7 进行与诗词相关的演讲和充分利用媒体资源第37-38页
        3.3.8 创设情境体验第38-39页
结语第39-40页
参考文献第40-42页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42-43页
致谢第43页

论文共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普通高中学生问题行为转化个案研究--以SZ中学为例
下一篇:泰国中小学汉语教材《开开汉语》的使用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