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式自动车牌压字机的关键技术研究
致谢 | 第7-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8-28页 |
1.1 课题的背景与意义 | 第18-20页 |
1.2 车牌压字设备的研究现状 | 第20-22页 |
1.2.1 国外研究状况 | 第20-21页 |
1.2.2 国内研究状况 | 第21-22页 |
1.2.3 研究现状总结 | 第22页 |
1.3 车牌压字设备概述 | 第22-26页 |
1.3.1 手动式车牌压字机 | 第22-23页 |
1.3.2 飞轮式车牌压字机 | 第23-24页 |
1.3.3 液压式车牌压字机 | 第24页 |
1.3.4 智能监控车牌压字机 | 第24-25页 |
1.3.5 自动化车牌压字机 | 第25-26页 |
1.4 课题来源与主要研究内容 | 第26-27页 |
1.4.1 课题来源 | 第26页 |
1.4.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6-27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二章 车牌压字机关键结构设计 | 第28-50页 |
2.1 车牌压字机的总体规划 | 第28-32页 |
2.1.1 基本设计要求 | 第28页 |
2.1.2 总体方案设计 | 第28-30页 |
2.1.3 工作流程与各工序参数 | 第30-32页 |
2.2 机械零部件的设计 | 第32-46页 |
2.2.1 上料总成的设计 | 第32-34页 |
2.2.2 机械手总成的设计 | 第34-35页 |
2.2.3 字模库总成的设计 | 第35-45页 |
2.2.4 冲压工装总成的设计 | 第45-46页 |
2.3 冲压设备选用 | 第46-4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三章 字模盒部件的关键技术研究 | 第50-62页 |
3.1 字模盒部件关键问题分析 | 第50-51页 |
3.1.1 字模盒部件基本设计要求 | 第50页 |
3.1.2 关键问题分析 | 第50页 |
3.1.3 问题拟解决方案 | 第50页 |
3.1.4 字模盒部件拟工作流程 | 第50-51页 |
3.2 字模盒的设计 | 第51-55页 |
3.2.1 字模盒开合方式 | 第51-54页 |
3.2.2 字模盒内部详细设计 | 第54-55页 |
3.3 字模盒开合驱动方案研究 | 第55-61页 |
3.3.1 连杆机构驱动 | 第55-60页 |
3.3.2 摆动气缸驱动 | 第60-6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四章 建模装配与有限元分析 | 第62-78页 |
4.1 车牌压字机建模装配 | 第62-64页 |
4.1.1 虚拟装配原理 | 第62页 |
4.1.2 SolidWorks软件介绍 | 第62-63页 |
4.1.3 建模与虚拟装配 | 第63-64页 |
4.2 车牌压字机关键零件静力学分析 | 第64-67页 |
4.2.1 有限元基本理论与ANSYS软件简介 | 第64-65页 |
4.2.2 上料叉的静力学分析 | 第65-66页 |
4.2.3 从动带轮轴的静力学分析 | 第66-67页 |
4.3 车牌压字机重要部件模态分析 | 第67-77页 |
4.3.1 模态分析理论 | 第67-68页 |
4.3.2 拼模推杆部件的模态分析 | 第68-70页 |
4.3.3 字模盒翻转叉的模态分析 | 第70-72页 |
4.3.4 主机体框架的模态分析与改进 | 第72-7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第五章 车牌压字机气动系统研究 | 第78-95页 |
5.1 真空吸盘回路设计与研究 | 第78-84页 |
5.1.1 真空吸盘选型 | 第78-80页 |
5.1.2 真空吸盘回路设计与研究 | 第80-84页 |
5.2 真空吸盘落料实验 | 第84-89页 |
5.2.1 真空吸盘落料实验 | 第84-86页 |
5.2.2 方案改进与实验 | 第86-89页 |
5.3 气缸回路设计 | 第89-90页 |
5.3.1 气缸耗气量计算 | 第89页 |
5.3.2 气缸工作回路设计 | 第89-90页 |
5.4 气源气路设计 | 第90-94页 |
5.4.1 空气压缩机选型 | 第90-91页 |
5.4.2 储气罐选型 | 第91-94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94-95页 |
第六章 车牌制作专用字模失效研究 | 第95-125页 |
6.1 模具失效研究理论基础 | 第95-100页 |
6.1.1 模具常见失效形式 | 第95页 |
6.1.2 模具磨损的分类 | 第95-97页 |
6.1.3 模具磨损理论模型 | 第97-99页 |
6.1.4 影响模具磨损的因素 | 第99-100页 |
6.2 冲压过程中字模应力应变分析 | 第100-112页 |
6.2.1 DEFORM软件简介 | 第100-101页 |
6.2.2 建立字模分析模型 | 第101-103页 |
6.2.3 字模的应力应变分析 | 第103-110页 |
6.2.4 凸凹字模结构的改进 | 第110-112页 |
6.3 影响字模磨损的工艺参数 | 第112-119页 |
6.3.1 模具材料硬度对模具磨损量的影响 | 第112-114页 |
6.3.2 摩擦系数对模具磨损量的影响 | 第114-116页 |
6.3.3 模具间隙对模具磨损量的影响 | 第116-119页 |
6.4 基于正交试验的字模磨损分析 | 第119-123页 |
6.4.1 正交试验法简介 | 第119-121页 |
6.4.2 正交试验设计 | 第121-122页 |
6.4.3 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 第122-123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23-125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25-127页 |
7.1 总结 | 第125-126页 |
7.2 论文创新点 | 第126页 |
7.3 展望 | 第126-127页 |
参考文献 | 第127-13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第131-1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