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机械、仪表工业论文--机械制造工艺论文

金刚石微机械零件复印制备机理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7-32页
    1.1 微机械研究的背景第17-19页
    1.2 金刚石微机械零件主要制备方法第19-25页
        1.2.1 金刚石的反应离子刻蚀第19-21页
        1.2.2 金刚石的激光刻蚀第21-22页
        1.2.3 金刚石的选择性生长第22-24页
        1.2.4 复印法制备金刚石第24-25页
    1.3 金刚石沉积衬底硅材料的微细加工第25-30页
        1.3.1 精密微机械加工技术第26-27页
        1.3.2 体硅微制造第27-30页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30-32页
第二章 金刚石微零件沉积用硅模制备机理研究第32-49页
    2.1 引言第32-33页
    2.2 ICP刻蚀加工工艺第33-37页
        2.2.1 ICP刻蚀机理第33-35页
        2.2.2 硅模具设计第35-36页
        2.2.3 实验方案与工艺参数第36-37页
    2.3 硅微模具的制备机理第37-40页
    2.4 硅微孔阵列的制造误差分析第40-45页
        2.4.1 测量误差的分析第40-41页
        2.4.2 微孔阵列的制造误差分析第41-45页
    2.5 硅微十字槽阵列制造误差分析第45-47页
    2.6 本章小结第47-49页
第三章 金刚石微零件制备基础研究第49-65页
    3.1 引言第49页
    3.2 实验方案与工艺参数第49-52页
    3.3 微圆柱、微十字阵列金刚石充型能力分析第52-59页
        3.3.1 微圆柱、微十字阵列微观形貌分析第52-54页
        3.3.2 微槽阵列金刚石充填能力第54-56页
        3.3.3 金刚石表征、分析及形成机理第56-59页
    3.4 金刚石微圆柱、微十字阵列尺寸一致性分析第59-63页
        3.4.1 金刚石微圆柱阵列的尺寸分散性分析第59-61页
        3.4.2 金刚石微十字阵列的尺寸一致性第61-63页
    3.5 本章小结第63-65页
第四章 金刚石微梁的制备机理研究第65-79页
    4.1 引言第65-66页
    4.2 实验方案与工艺路线第66-67页
    4.3 金刚石微梁表征与沉积机理分析第67-71页
        4.3.1 硅微槽的微观形貌表征第67-69页
        4.3.2 金刚石微梁的微观形貌第69-70页
        4.3.3 金刚石微梁的Raman表征第70-71页
    4.4 金刚石微梁的残余应力分析第71-74页
    4.5 金刚石微梁的尺寸分析第74-78页
        4.5.1 金刚石微梁的尺寸分散性分析第75-77页
        4.5.2 硅微槽的制造误差第77页
        4.5.3 金刚石微梁与硅模的尺寸一致性第77页
        4.5.4 沉积中的硅模、金刚石热膨胀第77-78页
    4.6 本章小结第78-79页
第五章 金刚石微齿轮的制备研究第79-108页
    5.1 引言第79-81页
    5.2 实验方案与工艺参数第81-85页
    5.3 单个硅微齿轮与金刚石微齿轮的制备与表征第85-97页
        5.3.1 硅微齿轮制造误差分析第85-88页
        5.3.2 单个金刚石微齿轮尺寸分析第88-92页
        5.3.3 单个金刚石微齿轮性能表征第92-94页
        5.3.4 纳米晶粒金刚石微齿轮结构表征第94-97页
        5.3.5 单个金刚石微齿轮的残余应力分析第97页
    5.4 双联金刚石齿轮的制备第97-106页
        5.4.1 双联硅齿轮模具的制备第97-102页
        5.4.2 双联金刚石齿轮的制备与表征第102-104页
        5.4.3 双联金刚石齿轮的尺寸一致性分析第104-106页
    5.5 本章小结第106-108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108-110页
    6.1 论文研究内容总结第108-109页
    6.2 论文主要创新点第109页
    6.3 未来研究展望第109-110页
参考文献第110-122页
致谢第122-123页
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第123-125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123页
    授权发明专利第123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科研项目情况第123-125页
附录第125-135页
    附录1 ,硅微十字槽测量尺寸第125-129页
        附表1.1 硅微十字槽阵列水平方向宽度测量值第125-126页
        附表1.2 硅微十字槽阵列垂直方向宽度测量值第126-127页
        附表1.3 硅微十字槽水平、垂直方向总长的测量数据第127-128页
        附表1.4 硅微十字槽水平、垂直方向中心距的测量数据第128-129页
    附录2 ,金刚石微圆柱测量尺寸第129-131页
        附录2.1 金刚石微圆柱阵列水平间距测量数据第129-130页
        附录2.2 金刚石微圆柱阵列垂直方向中心距测量数据第130-131页
    附录3 ,金刚石微十字测量尺寸第131-133页
        附录3.1 金刚石微十字水平、垂直方向总长测量数据第131-132页
        附录3.2 金刚石微十字阵列水平、垂直方向中心距测量数据第132-133页
    附录4 ,硅微槽、金刚石微梁测量数据第133-135页
        附录4.1 硅微槽测量数据(9×1)第133-134页
        附录4.2 硅微槽测量数据(17×1)第134-135页
        附表4.3 硅微槽、金刚石微梁阵列(21×1)的测量数据第135页

论文共13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EAST电子回旋辐射成像系统研制与芯部MHD行为实验研究
下一篇:托卡马克测地声模与漂移波色散关系的理论模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