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工作、社会管理、社会规划论文

小组工作介入毕节市J小学农村留守儿童同辈支持问题的应用探索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8-23页
    1.1 研究背景第8-10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0-11页
        1.2.1 研究目的第10-11页
        1.2.2 研究意义第11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8页
        1.3.1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6页
        1.3.2 国外研究现状第16-17页
        1.3.3 文献评述第17-18页
    1.4 相关概念界定第18-20页
        1.4.1 小组工作第18-19页
        1.4.2 农村留守儿童第19页
        1.4.3 同辈群体第19页
        1.4.4 同辈支持第19-20页
    1.5 理论依据第20-21页
        1.5.1 优势视角理论第20页
        1.5.2 社会支持网络理论第20-21页
        1.5.3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第21页
    1.6 研究方法第21-23页
        1.6.1 访谈法第21-22页
        1.6.2 问卷调查法第22页
        1.6.3 观察法第22-23页
第二章 J小学农村留守儿童同辈支持问题及原因分析第23-38页
    2.1 J小学概况介绍第23页
    2.2 J小学农村留守儿童同辈支持的现状第23-31页
        2.2.1 资料收集第23-24页
        2.2.2 基本生活状况第24-25页
        2.2.3 人际交往情况第25-26页
        2.2.4 情感支持情况第26-27页
        2.2.5 学业帮助情况第27-29页
        2.2.6 校园安全支持状况第29-31页
    2.3 农村留守儿童在获得同辈支持中存在的问题第31-32页
        2.3.1 人际交往不频繁第31-32页
        2.3.2 情感支持不足第32页
        2.3.3 学业帮助缺少第32页
        2.3.4 校园安全支持缺乏第32页
    2.4 农村留守儿童同辈支持的需求分析第32-35页
        2.4.1 寻求友谊的需求第33页
        2.4.2 获得情感慰藉的需求第33-34页
        2.4.3 获得学业帮助的需求第34-35页
        2.4.4 获得校园安全支持的需求第35页
    2.5 J小学农村留守儿童同辈支持问题的影响因素分析第35-36页
        2.5.1 内在个体因素第35-36页
        2.5.2 外在环境因素第36页
    2.6 小组工作在增强J小学农村留守儿童同辈支持中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第36-38页
        2.6.1 必要性分析第36-37页
        2.6.2 可行性分析第37-38页
第三章 小组工作在增强农村留守儿童同辈支持中的实务过程第38-53页
    3.1 同辈支持小组的实施计划第38-39页
        3.1.1 总目标第38页
        3.1.2 分目标第38页
        3.1.3 小组计划第38-39页
        3.1.4 小组组员的招募第39页
    3.2 小组实施过程与过程分析第39-47页
    3.3 小组工作实务介入的评估第47-53页
        3.3.1 小组活动的过程评估第47-49页
        3.3.2 小组活动的效果评估第49-53页
第四章 小组工作在增强农村留守儿童同辈支持中的反思与展望第53-58页
    4.1 反思第53-55页
    4.2 展望第55-58页
        4.2.1 加快学校社会工作服务机制的建立第55-56页
        4.2.2 促进学校与专业社工机构的合作第56页
        4.2.3 加强留守儿童社会资源的整合,联结社区、学校与家庭第56-57页
        4.2.4 促进校内志愿服务的加入第57-58页
结语第58-59页
致谢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4页
附录一第64-66页
附录二第66-67页
附录三第67-68页
附录四第68-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创作型“网红”何以红?--以15个青年“网红”案例为分析样本
下一篇:中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人口流动影响研究--基于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城市群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