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灰岩区隧道二衬支护时机对结构安全性影响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1.2 选题的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现状 | 第10-14页 |
1.2.1 软岩的特性 | 第10-11页 |
1.2.2 软岩隧道支护结构计算理论的发展 | 第11-12页 |
1.2.3 隧道二衬裂缝开展问题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工程地质评价 | 第15-22页 |
2.1 工程概况 | 第15-16页 |
2.1.1 工程地质条件 | 第15-16页 |
2.1.2 水文地质条件 | 第16页 |
2.2 凝灰岩岩石矿物成分及物理力学特性研究 | 第16-18页 |
2.2.1 矿物成分分析 | 第16-17页 |
2.2.2 凝灰岩的水理特征 | 第17页 |
2.2.3 吸水率与软化试验 | 第17-18页 |
2.3 变质软岩的工程特性 | 第18-20页 |
2.3.1 可塑性 | 第18-19页 |
2.3.2 膨胀性 | 第19页 |
2.3.3 流变性 | 第19-20页 |
2.3.4 易扰动性 | 第20页 |
2.3.5 损伤劣化 | 第20页 |
2.4 工程地质评价 | 第20-2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三章 围岩变形及支护结构承载力的现场观测 | 第22-48页 |
3.1 现场支护结构监测调研 | 第22-27页 |
3.1.1 监控量测的方案: | 第22-26页 |
3.1.2 测点布设 | 第26-27页 |
3.1.3 监测仪器 | 第27页 |
3.2 现场应力应变监测分析 | 第27-44页 |
3.2.1 软岩的应力计算方法 | 第27-32页 |
3.2.2 监控数据的处理 | 第32-44页 |
3.3 隧道围岩应力应变时间空间效应的总结 | 第44-4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四章 凝灰岩区隧道支护结构数值模拟分析 | 第48-65页 |
4.1 Flac7.0简介 | 第48页 |
4.2 模型的建立 | 第48-54页 |
4.3 围岩的应力场分析 | 第54-55页 |
4.4 围岩变形分析 | 第55-59页 |
4.4.1 围岩Y方向位移 | 第55-58页 |
4.4.2 塑性区分析 | 第58-59页 |
4.5 二衬支护时机对围岩应力的影响 | 第59-64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五章 隧道结构安全评价 | 第65-71页 |
5.1 衬砌结构的安全性评价方法 | 第65-66页 |
5.2 数值模拟的二衬安全性分析 | 第66-69页 |
5.2.1 衬砌安全性评价 | 第66-69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1-73页 |
6.1 结论 | 第71页 |
6.2 展望 | 第71-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