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符号说明 | 第13-15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5-35页 |
综述一 禽白血病毒的研究进展 | 第15-24页 |
1 禽白血病毒简介 | 第15-20页 |
2 禽白血病毒的细胞受体 | 第20-22页 |
3 禽白血病毒导致免疫抑制 | 第22-24页 |
综述二 病毒感染与宿主抗病毒免疫研究进展 | 第24-35页 |
1 先天免疫在抗病毒反应过程中的作用 | 第24-30页 |
2 病毒逃逸先天免疫抗病毒反应的策略 | 第30-32页 |
3 禽类抗病毒免疫相关模式识别受体 | 第32-35页 |
第二章 膜表面蛋白GRP78参与ALV-J入侵宿主细胞 | 第35-47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36-42页 |
2.1.1 细胞和病毒 | 第36页 |
2.1.2 主要试剂 | 第36页 |
2.1.3 主要试验仪器 | 第36页 |
2.1.4 主要试剂的配制 | 第36-37页 |
2.1.5 引物序列 | 第37-38页 |
2.1.6 Real-time PCR | 第38-39页 |
2.1.7 TCID_(50) | 第39页 |
2.1.8 IFA | 第39-40页 |
2.1.9 Western-blot | 第40页 |
2.1.10 鹅胚成纤维细胞(GEF)的制备 | 第40-41页 |
2.1.11 质粒转染 | 第41页 |
2.1.12 siRNA干扰试验 | 第41页 |
2.1.13 chGRP78转染HEK293T重建试验 | 第41-42页 |
2.1.14 chGRP78转染GEF重建试验 | 第42页 |
2.2 试验结果 | 第42-46页 |
2.2.1 多克隆抗体封闭细胞膜表面chGRP78抑制ALV-J的复制 | 第42-43页 |
2.2.2 siRNA干扰chGRP78的表达以抑制ALV-J的复制 | 第43-44页 |
2.2.3 非易感细胞重建试验 | 第44-46页 |
2.3 讨论 | 第46-47页 |
第三章 Toll样受体在ALV-J复制中的作用 | 第47-63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47-52页 |
3.1.1 细胞和病毒 | 第47页 |
3.1.2 主要试剂 | 第47-48页 |
3.1.3 主要试验仪器 | 第48页 |
3.1.4 主要试剂的配制 | 第48-49页 |
3.1.5 引物序列 | 第49页 |
3.1.6 鸡胚成纤维细胞(CEF)的制备 | 第49-50页 |
3.1.7 ALV-J病毒的浓缩 | 第50页 |
3.1.8 细胞增殖和毒性试验 | 第50-51页 |
3.1.9 ALV-J感染前配体刺激 | 第51页 |
3.1.10 ALV-J感染后配体刺激 | 第51页 |
3.1.11 Real-time PCR检测配体刺激前后ALV-J mRNA水平表达情况 | 第51页 |
3.1.12 配体刺激前后细胞培养上清ALV-J TCID_(50)测定 | 第51页 |
3.1.13 IFA检测CEF细胞中ALV-J Env蛋白的表达 | 第51页 |
3.1.14 Western Blot分析CEF细胞中ALV-J Env蛋白的表达 | 第51-52页 |
3.2 试验结果 | 第52-60页 |
3.2.1 Toll样受体(TLR2、TLR3、TLR4、TLR5、TLR7和TLR21)相应配体细胞毒性检测 | 第52-53页 |
3.2.2 Toll样受体(TLR2、TLR3、TLR4、TLR5、TLR7和TLR21)相应配体在ALV-J感染前刺激CEF细胞时对病毒复制的影响 | 第53-54页 |
3.2.3 TLR2配体PGN-EB在ALV-J感染后不同时间点刺激CEF细胞时对病毒复制影响 | 第54-55页 |
3.2.4 TLR3配体poly(I:C)在ALV-J感染后不同时间点刺激CEF细胞时对病毒复制影响 | 第55-56页 |
3.2.5 TLR4配体LPS在ALV-J感染后不同时间点刺激CEF细胞时对病毒复制情况的检测 | 第56-57页 |
3.2.6 TLR5配体FLA-BS在ALV-J感染后不同时间点刺激CEF细胞时对病毒复制情况的检测 | 第57-58页 |
3.2.7 TLR7配体Imiquimod在ALV-J感染后不同时间点刺激CEF细胞时对病毒复制情况的检测 | 第58-59页 |
3.2.8 TLR21配体ODN(2006)在ALV-J感染后不同时间点刺激CEF细胞时对病毒复制情况的检测 | 第59-60页 |
3.3 讨论 | 第60-63页 |
第四章 ALV-J感染宿主细胞CEF时激活非MyD88依赖途径 | 第63-71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63-66页 |
4.1.1 细胞和病毒 | 第63页 |
4.1.2 主要试剂 | 第63页 |
4.1.3 主要试验仪器 | 第63-64页 |
4.1.4 主要试剂的配制 | 第64页 |
4.1.5 引物序列 | 第64-65页 |
4.1.6 病毒感染试验 | 第65页 |
4.1.7 Real-time PCR方法检测病毒感染后细胞中Toll样通路中各因子的表达情况 | 第65-66页 |
4.2 试验结果 | 第66-69页 |
4.2.1 禽白血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后模式识别受体(Toll样受体和MDA5)的确定 | 第66页 |
4.2.2 禽白血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后参与MyD88依赖途径中相关因子检测 | 第66-67页 |
4.2.3 禽白血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后参与TLR3通路中相关因子 | 第67-69页 |
4.3 讨论 | 第69-71页 |
第五章 鸡IRF3/7在ALV-J抗天然免疫中的作用 | 第71-88页 |
5.1 材料与方法 | 第71-78页 |
5.1.1 主要生物材料 | 第71页 |
5.1.2 主要试剂 | 第71页 |
5.1.3 主要试验仪器 | 第71-72页 |
5.1.4 主要试剂的配制 | 第72页 |
5.1.5 引物的设计和目的片段的扩增 | 第72-73页 |
5.1.6 目的片段的克隆 | 第73-76页 |
5.1.7 重组蛋白的诱导表达 | 第76页 |
5.1.8 小鼠多抗血清的制备 | 第76-77页 |
5.1.9 pcDNA3.1-chIRF3/7-rIgG和pcDNA3.1-rIgG真核表达质粒构建与鉴定 | 第77页 |
5.1.10 鸡IRF3/7过表达后对禽白血病毒复制的影响 | 第77-78页 |
5.2 试验结果 | 第78-86页 |
5.2.1 鸡IRF3/7的PCR扩增 | 第78页 |
5.2.2 pCold-TF-chIRF3/7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78-79页 |
5.2.3 重组蛋白的诱导表达 | 第79-80页 |
5.2.4 表达条件的优化 | 第80页 |
5.2.5 重组蛋白的鉴定 | 第80-81页 |
5.2.6 pcDNA3. 1-chIRF3/7-rIgG和pcDNA3.1-rIgG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81-82页 |
5.2.7 pcDNA3.1-chIRF3/7-rIgG和pcDNA3.1-rIgG真核表达的鉴定 | 第82-83页 |
5.2.8 鸡IRF3/7多抗血清的鉴定 | 第83-84页 |
5.2.9 过表达鸡IRF3/7对ALV-J复制的影响 | 第84-85页 |
5.2.10 过表达鸡IRF3/7能够上调宿主细胞IFN-β的表达 | 第85-86页 |
5.3 讨论 | 第86-88页 |
第六章 ALV-J Env蛋白在抗天然免疫中作用初探 | 第88-97页 |
6.1 材料与方法 | 第88-92页 |
6.1.1 主要生物材料 | 第88页 |
6.1.2 主要试剂 | 第88页 |
6.1.3 主要试验仪器 | 第88页 |
6.1.4 引物序列 | 第88-89页 |
6.1.5 引物的设计和目的片段的扩增 | 第89-90页 |
6.1.6 目的片段的克隆 | 第90页 |
6.1.7 真核表达的鉴定 | 第90页 |
6.1.8 luciferase检测 | 第90-91页 |
6.1.9 Real-time PCR | 第91页 |
6.1.10 统计分析和作图 | 第91-92页 |
6.2 试验结果 | 第92-95页 |
6.2.1 ALV-J Env基因片段的PCR扩增 | 第92页 |
6.2.2 pcDNA3.1-Env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92-93页 |
6.2.3 pcDNA3.1-Env真核表达的鉴定 | 第93-94页 |
6.2.4 过表达ALV-J Env蛋白对IFN-β表达的影响 | 第94页 |
6.2.5 过表达ALV-J Env蛋白对与Ⅰ型干扰素相关分子的影响 | 第94-95页 |
6.3 讨论 | 第95-97页 |
全文总结 | 第97-98页 |
论文的创新点 | 第98-99页 |
文献引用 | 第99-117页 |
致谢 | 第117-118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18-11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