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生物学论文--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论文

太湖沉水植物区CO2通量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子研究

中文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0页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目的第10-13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3-18页
        1.2.1 湖泊水-气界面CO_2通量观测方法第13-15页
        1.2.2 国内外湖泊CO_2通量观测研究现状第15-18页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18-20页
        1.3.1 主要研究内容第18-19页
        1.3.2 技术路线第19-20页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第20-30页
    2.1 太湖概况第20-21页
        2.1.1 太湖气候特征第20页
        2.1.2 太湖湖区介绍第20-21页
    2.2 太湖中尺度通量网及站点介绍第21-22页
    2.3 数据来源及处理第22-26页
        2.3.1 数据来源第22-23页
        2.3.2 数据处理方法第23-26页
    2.4 研究方法第26-30页
第三章 太湖沉水植物区CO_2通量时间变化特征第30-38页
    3.1 BFG站CO_2通量的时间变化特征第30-35页
        3.1.1 CO_2通量日变化特征第30-33页
        3.1.2 CO_2通量季节性变化特征第33-34页
        3.1.3 CO_2通量年际变化特征第34-35页
    3.2 观测结果与其它湖泊的比较第35-37页
    3.3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四章 太湖沉水植物区夜间CO_2吸收典型案例分析第38-58页
    4.1 BFG站CO_2夜间吸收现象个例分析与统计第38-45页
    4.2 夜间CO_2吸收现象原因分析第45-50页
    4.3 白天CO_2吸收现象原因分析第50-56页
    4.4 本章小结第56-58页
第五章 太湖沉水植物区CO_2通量变化驱动因子第58-72页
    5.1 日尺度上CO_2通量变化的影响因子第58-62页
    5.2 CO_2通量月变化影响因子第62-63页
    5.3 CO_2通量年变化影响因子第63-65页
    5.4 沉水植物区CO_2通量驱动因子综合分析第65-66页
    5.5 太湖沉水植物区CO_2量值估算第66-68页
    5.6 太湖沉水植物区CO_2量值估算结果与其他观测研究的比较第68-70页
    5.7 本章小结第70-72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72-76页
    6.1 主要结论第72-73页
    6.2 研究特色与创新点第73页
    6.3 存在问题及展望第73-76页
参考文献第76-88页
个人简历第88-89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89-90页
致谢第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NH3-SCR脱硝催化材料的构效关系及反应机理
下一篇:BiFeO3薄膜的低温制备及其电学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