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目的 | 第10-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3-18页 |
1.2.1 湖泊水-气界面CO_2通量观测方法 | 第13-15页 |
1.2.2 国内外湖泊CO_2通量观测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 第20-30页 |
2.1 太湖概况 | 第20-21页 |
2.1.1 太湖气候特征 | 第20页 |
2.1.2 太湖湖区介绍 | 第20-21页 |
2.2 太湖中尺度通量网及站点介绍 | 第21-22页 |
2.3 数据来源及处理 | 第22-26页 |
2.3.1 数据来源 | 第22-23页 |
2.3.2 数据处理方法 | 第23-26页 |
2.4 研究方法 | 第26-30页 |
第三章 太湖沉水植物区CO_2通量时间变化特征 | 第30-38页 |
3.1 BFG站CO_2通量的时间变化特征 | 第30-35页 |
3.1.1 CO_2通量日变化特征 | 第30-33页 |
3.1.2 CO_2通量季节性变化特征 | 第33-34页 |
3.1.3 CO_2通量年际变化特征 | 第34-35页 |
3.2 观测结果与其它湖泊的比较 | 第35-37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四章 太湖沉水植物区夜间CO_2吸收典型案例分析 | 第38-58页 |
4.1 BFG站CO_2夜间吸收现象个例分析与统计 | 第38-45页 |
4.2 夜间CO_2吸收现象原因分析 | 第45-50页 |
4.3 白天CO_2吸收现象原因分析 | 第50-5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五章 太湖沉水植物区CO_2通量变化驱动因子 | 第58-72页 |
5.1 日尺度上CO_2通量变化的影响因子 | 第58-62页 |
5.2 CO_2通量月变化影响因子 | 第62-63页 |
5.3 CO_2通量年变化影响因子 | 第63-65页 |
5.4 沉水植物区CO_2通量驱动因子综合分析 | 第65-66页 |
5.5 太湖沉水植物区CO_2量值估算 | 第66-68页 |
5.6 太湖沉水植物区CO_2量值估算结果与其他观测研究的比较 | 第68-70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2-76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72-73页 |
6.2 研究特色与创新点 | 第73页 |
6.3 存在问题及展望 | 第73-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8页 |
个人简历 | 第88-89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9-90页 |
致谢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