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气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生物质再燃焦吸附模拟烟气中气态单质汞的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20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0-11页
        1.1.1 汞污染排放现状第10页
        1.1.2 生物质能利用现状第10-11页
        1.1.3 生物质再燃技术第11页
    1.2 燃煤汞污染形态分布及其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第11-15页
        1.2.1 燃煤汞污染的形态分布第11-12页
        1.2.2 燃煤过程汞污染控制技术研究现状第12-15页
            1.2.2.1 燃烧前脱汞第12页
            1.2.2.2 燃烧中脱汞第12-13页
            1.2.2.3 燃烧后脱汞第13-15页
    1.3 生物质焦制备及脱汞性能的研究现状第15-18页
        1.3.1 生物质焦的制备与改性第15-16页
            1.3.1.1 热解温度对生物质焦理化特性的影响第15-16页
            1.3.1.2 化学改性对生物质焦理化特性的影响第16页
        1.3.2 生物质焦的脱汞性能研究现状第16-18页
            1.3.2.1 吸附温度的影响第16-17页
            1.3.2.2 吸附时间的影响第17页
            1.3.2.3 入口汞浓度的影响第17页
            1.3.2.4 烟气组分的影响第17-18页
            1.3.2.5 化学改性的影响第18页
    1.4 吸附剂喷射脱汞数学模型的研究第18-19页
    1.5 本文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第19页
        1.5.1 研究目标第19页
        1.5.2 研究内容第19页
    1.6 本章小结第19-20页
第2章 实验装置与方法第20-33页
    2.1 生物质再燃焦的制备第20-24页
        2.1.1 实验装置第20-23页
        2.1.2 实验方法与步骤第23-24页
    2.2 浸渍生物质焦的制备第24-25页
        2.2.1 实验试剂及仪器第24页
        2.2.2 实验方法与步骤第24-25页
    2.3 吸附剂喷射脱汞实验系统与方法第25-29页
        2.3.1 实验装置第25-28页
        2.3.2 实验方法与步骤第28-29页
    2.4 数据处理方法第29页
    2.5 主要测试仪器与方法第29-32页
        2.5.1 数字式离子计第29-30页
        2.5.2 SEM第30-31页
        2.5.3 XRD第31页
        2.5.4 比表面积及孔隙度分析仪(N_2吸附/脱附)第31页
        2.5.5 FTIR第31-32页
    2.6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3章 再燃温度和化学改性对生物质再燃焦理化结构的影响第33-44页
    3.1 引言第33页
    3.2 实验原料及实验工况第33-34页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34-42页
        3.3.1 生物质再燃焦的理化特性第34-40页
            3.3.1.1 工业分析第34-35页
            3.3.1.2 元素分析第35页
            3.3.1.3 微观孔隙结构分析第35-37页
            3.3.1.4 扫描电镜分析第37-38页
            3.3.1.5 XRD分析第38页
            3.3.1.6 FTIR分析第38-40页
        3.3.2 化学改性对生物质再燃焦理化结构的影响第40-42页
            3.3.2.1 微观孔隙结构分析第40-41页
            3.3.2.2 扫描电镜分析第41页
            3.3.2.3 XRD分析第41-42页
            3.3.2.4 FTIR分析第42页
    3.4 本章小结第42-44页
第4章 生物质再燃焦喷射脱汞实验研究第44-57页
    4.1 引言第44页
    4.2 实验工况与数据处理方法第44-46页
        4.2.1 实验工况第44-45页
        4.2.2 数据处理方法第45-46页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46-54页
        4.3.1 入口汞浓度的影响第46-47页
        4.3.2 吸附温度的影响第47-49页
        4.3.3 吸附时间的影响第49-50页
        4.3.4 生物质种类的影响第50页
        4.3.5 模拟烟气组分的影响第50-53页
        4.3.6 化学改性的影响第53-54页
    4.4 汞吸附脱除机理第54-55页
        4.4.1 均相氧化机理第54页
        4.4.2 非均相氧化机理第54-55页
    4.5 本章小结第55-57页
第5章 生物质再燃焦喷射脱汞数学模型研究第57-64页
    5.1 引言第57页
    5.2 吸附剂喷射脱汞数学模型的建立与求解第57-61页
        5.2.1 模型假设第57页
        5.2.2 模型建立第57-58页
        5.2.3 模型求解第58-59页
        5.2.4 模型参数的确定第59-61页
    5.3 模型参数的敏感性分析第61-63页
        5.3.1 外部膜传质系数的影响第61-62页
        5.3.2 平衡常数的影响第62页
        5.3.3 吸附剂粒径的影响第62-63页
    5.4 模型计算结果评价第63页
    5.5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64-66页
    6.1 全文总结第64-65页
    6.2 建议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73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第73-74页
致谢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集合卡尔曼滤波的太湖叶绿素同化模拟研究
下一篇:燃煤电厂周围土壤重金属分布及浓度预测研究--以徐州茅村电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