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贝叶斯网络的重特大交通事故影响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1.2.1 道路交通安全研究 | 第12-13页 |
1.2.2 事故影响因素分析 | 第13-15页 |
1.2.3 贝叶斯网络模型 | 第15-16页 |
1.2.4 研究现状评述 | 第16-17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7-18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第2章 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特征分析 | 第19-36页 |
2.1 重特大交通事故概述 | 第19-20页 |
2.1.1 重特大交通事故概念界定 | 第19页 |
2.1.2 事故数据来源 | 第19-20页 |
2.2 重特大交通事故分布特征 | 第20-27页 |
2.2.1 事故时间分布特征 | 第20-24页 |
2.2.2 事故空间分布特征 | 第24-25页 |
2.2.3 事故形态分布特征 | 第25-27页 |
2.2.4 事故车型分布特征 | 第27页 |
2.3 重特大交通事故与一般事故对比 | 第27-35页 |
2.3.1 事故特征对比 | 第27-32页 |
2.3.2 驾驶员特征对比 | 第32页 |
2.3.3 道路特征对比 | 第32-33页 |
2.3.4 环境特征对比 | 第33-3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3章 基于灰色关联方法的事故关键影响因素识别 | 第36-58页 |
3.1 影响因素选取及分类 | 第36-38页 |
3.2 重特大交通事故影响因素统计分析 | 第38-47页 |
3.2.1 单车事故统计分析 | 第38-43页 |
3.2.2 多车事故统计分析 | 第43-47页 |
3.3 基于改进灰色关联方法的关键影响因素识别 | 第47-57页 |
3.3.1 灰色关联分析基本理论 | 第48-49页 |
3.3.2 改进的灰色关联分析方法 | 第49-51页 |
3.3.3 单车事故关键影响因素识别 | 第51-54页 |
3.3.4 多车事故关键影响因素识别 | 第54-5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4章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事故影响程度建模 | 第58-77页 |
4.1 贝叶斯网络建模理论基础 | 第58页 |
4.2 贝叶斯网络建模方法 | 第58-61页 |
4.2.1 基于搜索评分的结构学习 | 第59-60页 |
4.2.2 基于贝叶斯估计的节点概率学习 | 第60-61页 |
4.3 单车事故影响程度模型 | 第61-69页 |
4.3.1 单车事故网络节点选取及取值 | 第61-62页 |
4.3.2 单车事故网络结构确定 | 第62-65页 |
4.3.3 死亡和受伤人数网络结构分析 | 第65-66页 |
4.3.4 死亡人数条件概率分布及模型验证 | 第66-68页 |
4.3.5 受伤人数条件概率分布及模型验证 | 第68-69页 |
4.4 多车事故影响程度模型 | 第69-75页 |
4.4.1 多车事故网络节点选取及取值 | 第69-70页 |
4.4.2 多车事故网络结构确定 | 第70-71页 |
4.4.3 死亡和受伤人数网络结构分析 | 第71-72页 |
4.4.4 死亡人数条件概率分布及模型验证 | 第72-74页 |
4.4.5 受伤人数条件概率分布及模型验证 | 第74-7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5-77页 |
第5章 重特大交通事故因素危险性分析与主动预防 | 第77-98页 |
5.1 贝叶斯网络推理基本理论 | 第77-79页 |
5.2 单车事故因素危险性分析 | 第79-87页 |
5.2.1 单一因素对事故的影响 | 第79-83页 |
5.2.2 基于区间数理论的单一因素危险性排序 | 第83-85页 |
5.2.3 基于区间数理论的因素组合链危险性排序 | 第85-87页 |
5.3 多车事故因素危险性分析 | 第87-94页 |
5.3.1 单一因素对事故的影响 | 第87-91页 |
5.3.2 基于区间数理论的单一因素危险性排序 | 第91-92页 |
5.3.3 基于区间数理论的因素组合链危险性排序 | 第92-94页 |
5.4 单车和多车事故因素危险性对比 | 第94-95页 |
5.5 危险性分析结果在事故主动预防中的应用 | 第95-96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96-98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98-100页 |
论文主要结论 | 第98-99页 |
研究展望 | 第99-100页 |
参考文献 | 第100-104页 |
附录 | 第104-11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11-112页 |
致谢 | 第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