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3页 |
1.1 国内外重型轨道车的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重型轨道车车体钢结构 | 第11页 |
1.3 有限元法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 第11-12页 |
1.4 车体结构的验证与试验应力分析 | 第12页 |
1.5 本文所完成的主要内容 | 第12-13页 |
2 GCY-100型重型轨道车的总体概述与车体结构 | 第13-17页 |
2.1 总体概述 | 第13-14页 |
2.2 车体结构 | 第14-16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16-17页 |
3 车体结构的有限元分析 | 第17-56页 |
3.1 建模选择 | 第17-20页 |
3.2 材料属性 | 第20页 |
3.3 各工况的分析计算: | 第20-25页 |
3.3.1 垂直静载荷工况 | 第20-21页 |
3.3.2 垂直动载荷工况 | 第21页 |
3.3.3 纵向压缩组合工况 | 第21-22页 |
3.3.4 纵向拉伸组合工况 | 第22-23页 |
3.3.5 一位端抬车工况 | 第23页 |
3.3.6 整体抬车工况 | 第23-24页 |
3.3.7 扭转工况 | 第24-25页 |
3.4 验收标准 | 第25页 |
3.4.1 静强度要求 | 第25页 |
3.4.2 垂向弯曲刚度要求 | 第25页 |
3.5 静强度计算结果分析 | 第25-54页 |
3.5.1 工况1—垂直静载荷工况 | 第25-30页 |
3.5.2 工况2—垂直动载荷工况 | 第30-34页 |
3.5.3 工况3—车钩中心线纵向压缩工况 | 第34-38页 |
3.5.4 工况4—车钩中心线纵向拉伸工况 | 第38-42页 |
3.5.5 工况5—一位端带转向架抬车工况 | 第42-46页 |
3.5.6 工况6—整体抬车工况 | 第46-50页 |
3.5.7 工况7—扭转工况 | 第50-54页 |
3.6 静强度计算结果 | 第54-55页 |
3.7 垂向弯曲刚度 | 第55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4 车体试验验证 | 第56-74页 |
4.1 车体静强度试验概述 | 第56-60页 |
4.1.1 车体静强度试验的目的、方法和要求 | 第56-57页 |
4.1.2 车体静强度试验的内容、测点布置 | 第57-58页 |
4.1.3 试验设备与试验检测记录 | 第58-59页 |
4.1.4 试验配重分布图 | 第59-60页 |
4.2 试验工况及方法 | 第60-66页 |
4.2.1 垂向静载荷试验 | 第60-61页 |
4.2.2 垂向总载荷试验 | 第61-62页 |
4.2.3 纵向拉伸试验 | 第62-63页 |
4.2.4 纵向压缩试验 | 第63-64页 |
4.2.5 一位端抬车试验 | 第64页 |
4.2.6 二位端抬车试验 | 第64页 |
4.2.7 整车抬车试验 | 第64-66页 |
4.2.8 扭转试验 | 第66页 |
4.3 测点布置 | 第66-67页 |
4.3.1 应力测点布置 | 第66页 |
4.3.2 刚度测点布置 | 第66-67页 |
4.4 数据处理与验收标准 | 第67-69页 |
4.4.1 数据处理方法 | 第67页 |
4.4.2 许用应力评定 | 第67页 |
4.4.3 合成应力的评定 | 第67页 |
4.4.4 刚度评定 | 第67-69页 |
4.5 试验结果 | 第69-71页 |
4.6 有限元计算与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 | 第71-73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结论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