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政治论文

高中思想政治课社会生活模块建构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绪论第10-14页
    (一)研究意义第10页
    (二)研究现状第10-11页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1-14页
        1.本文的研究思路第11页
        2.本文的研究方法第11-14页
一 高中政治课增设“社会生活”模块的必要性第14-20页
    (一)适应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发展更新课程体系第14-15页
    (二)还高中政治课堂以生活本色第15-16页
    (三)增强高中生社会实践理念和社会生活能力第16-17页
    (四)有助于全面加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第17-18页
    (五)有助于高中政治课程体系的完善第18页
    (六)有助于践行高中政治课生活化教育理念第18-20页
二 高中政治课“社会生活”模块建构的依据第20-26页
    (一)理论依据:唯物史观的生活观第20-21页
        1.社会形态学说第20-21页
        2.社会基本矛盾第21页
        3.社会发展规律第21页
    (二)政策依据第21-23页
        1.党的文件关于“社会建设”的论述第21-22页
        2.教育法规关于“生活化教育”的阐述第22页
        3.公民道德建设第22-23页
    (三)现实依据第23-26页
        1.开展素质教育的需要第23页
        2.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第23-24页
        3.开展生活化教育的要求第24-26页
三 高中政治课社会生活模块建构设计第26-32页
    (一)基本目标与总体框架第26-27页
        1.基本目标第26-27页
        2.总体框架第27页
    (二)社会生活模块设计第27-28页
    (三)内容标准第28-32页
        1.社会主体第28页
        2.社会交往第28-29页
        3.社会规范第29-30页
        4.建构和谐社会第30-32页
四 高中政治课“生活模块”实施建议第32-40页
    (一)正确处理“社会生活”模块与原有四个模块的关系第32-35页
        1.社会生活模块与经济生活模块的关系第32-33页
        2.社会生活模块与政治生活模块的关系第33页
        3.社会生活模块与文化生活模块的关系第33-34页
        4.社会生活模块与哲学模块的关系第34-35页
    (二)联系社会生活实际,积极开展主题性教学第35-37页
        1.开展插入“情景式”讨论授课第35-36页
        2.开展户外教学第36-37页
        3.开展学生与家长共同学习活动第37页
        4.针对学生开展政治说课比赛第37页
    (三)鼓励学生走向社会,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第37-40页
结语第40-42页
参考文献第42-44页
致谢第44-45页

论文共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时期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研究
下一篇:中学生物学教学中践行人格教育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