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0-22页 |
1.1 再制造工程的时代背景 | 第10-11页 |
1.2 再制造工程的概述 | 第11-16页 |
1.2.1 再制造工程的定义 | 第11-12页 |
1.2.2 再制造工程在产品全寿命周期中的地位 | 第12页 |
1.2.3 再制造与维修的区别 | 第12-13页 |
1.2.4 再制造工程的巨大意义 | 第13-16页 |
1.3 国内外再制造产业的研究现状与发展 | 第16-19页 |
1.3.1 国外再制造产业的研究现状与发展 | 第16-18页 |
1.3.2 国内再制造产业的研究现状与发展 | 第18-19页 |
1.4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9-20页 |
1.5 课题的研究现状 | 第20页 |
1.5.1 轴瓦材料的研究现状 | 第20页 |
1.6 课题的研究内容及论文结构 | 第20-22页 |
2 轴瓦再制造的关键工程技术及工艺流程设计 | 第22-31页 |
2.1 轴瓦再制造的相关技术体系 | 第22-29页 |
2.1.1 再制造拆解技术 | 第22-24页 |
2.1.2 轴瓦再制造清洗技术 | 第24-26页 |
2.1.3 轴瓦再制造检测技术 | 第26-27页 |
2.1.4 再制造表面工程技术 | 第27-29页 |
2.2 轴瓦再制造的工艺流程设计 | 第29-31页 |
2.2.1 轴瓦再制造前的珩磨 | 第29页 |
2.2.2 喷涂设备和再制造喷涂材料的选择 | 第29页 |
2.2.3 再制造轴瓦的表面预处理 | 第29-30页 |
2.2.4 再制造轴瓦喷涂工艺分析 | 第30-31页 |
3 再制造轴瓦聚酰亚胺基复合涂层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 第31-46页 |
3.1 引言 | 第31-32页 |
3.2 轴瓦再制造涂层材料的制备 | 第32-36页 |
3.2.1 实验材料 | 第32页 |
3.2.2 再制造轴瓦复合涂层材料的制备 | 第32-36页 |
3.3 轴瓦再制造涂层材料的性能表征 | 第36-44页 |
3.3.1 聚酰亚胺/纳米二氧化硅(PI/nano-SiO_2)复合材料的摩擦学性能表征 | 第36-37页 |
3.3.2 聚酰亚胺/石墨(PI/GT)复合材料的摩擦学性能表征 | 第37-40页 |
3.3.3 聚酰亚胺/石墨烯(PI/GO)复合材料的摩擦学性能表征 | 第40-4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4 内燃机车轴瓦的装配方式及装配过盈量的理论计算 | 第46-54页 |
4.1 内燃机车轴瓦的工作状态及材料的性能要求 | 第46-49页 |
4.1.1 内燃机滑动轴承轴瓦的工作状态 | 第46-48页 |
4.1.2 内燃机滑动轴承轴瓦的材料要求 | 第48-49页 |
4.2 内燃机滑动轴承轴瓦的失效机理 | 第49-50页 |
4.3 内燃机车连杆轴瓦的装配方式及装配过盈量计算 | 第50-54页 |
4.3.1 滑动轴承轴瓦装配方式及功用 | 第50-51页 |
4.3.2 内燃机车轴瓦装配过盈量的理论计算 | 第51-54页 |
5 轴瓦的ABAQUS有限元分析 | 第54-65页 |
5.1 ABAQUS概述 | 第54-55页 |
5.2 分析类型的选择 | 第55页 |
5.3 典型工况下的内燃机轴瓦的有限元分析 | 第55-59页 |
5.3.1 轴承的主要几何关系 | 第55-57页 |
5.3.2 有限元分析模型的建立 | 第57-59页 |
5.4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59-63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结论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