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0-18页 |
第一章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与情感教育的关系 | 第18-26页 |
1.1 情感与情感教育 | 第18-22页 |
1.1.1 情感与情感教育的内涵及本质 | 第18-20页 |
1.1.2 情感教育的理论依据 | 第20-22页 |
1.2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与情感教育的内在关系 | 第22-23页 |
1.2.1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是渗透情感教育的主渠道 | 第22页 |
1.2.2 情感教育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内容要求 | 第22-23页 |
1.3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渗透情感教育的重要意义 | 第23-26页 |
1.3.1 实现《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目标的必然要求 | 第23-24页 |
1.3.2 有助于初中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人格 | 第24页 |
1.3.3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有力保障 | 第24-26页 |
第二章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渗透情感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6-36页 |
2.1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渗透情感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26-32页 |
2.1.1 注重“教”,忽视“育” | 第27-28页 |
2.1.2 教学素材简单,难以引发学生情感共鸣 | 第28-30页 |
2.1.3 教学方法单一,忽略学生的情感体验 | 第30-31页 |
2.1.4 师生课堂互动积极性不高 | 第31-32页 |
2.3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渗透情感教育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原因 | 第32-36页 |
2.3.1 学校教育理念的滞后 | 第33页 |
2.3.2 课堂教学模式的陈旧 | 第33-34页 |
2.3.3 教师自身素质的缺陷 | 第34-36页 |
第三章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渗透情感教育的优化途径与方法 | 第36-48页 |
3.1 优化《道德与法治》课渗透情感教育的宏观教育环境 | 第36-39页 |
3.1.1 转变教育理念,建立素质教育评价体系 | 第36-37页 |
3.1.2 优化校园人文环境建设 | 第37-39页 |
3.2 完善《道德与法治》课的“情感手段” | 第39-43页 |
3.2.1 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 第39-40页 |
3.2.2 创设有情感的教学情境,联结学生的情感世界 | 第40-41页 |
3.2.3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拓宽情感教育渠道 | 第41-42页 |
3.2.4 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 第42-43页 |
3.3 提升教师自身的情感体验和表达水平 | 第43-48页 |
3.3.1 转变教师的情感态度 | 第43-44页 |
3.3.2 注重师生情感交流 | 第44-45页 |
3.3.3 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素养 | 第45-48页 |
结语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附录 | 第54-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