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设计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设计原理、原则和管理工作论文--设计原理、原则论文

闽东建筑文化的地域性表达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30页
    1.1 研究背景第12-21页
        1.1.1 地域性在全球化背景之下的探索第13-18页
        1.1.2 中国当代地域性建筑思潮与实践第18-21页
    1.2 研究课题的提出与意义第21-25页
        1.2.1 闽东地域建筑的独特性第21-24页
        1.2.2 闽东地域建筑研究现状综述第24-25页
        1.2.3 闽东建筑地域性表达的研究意义第25页
    1.3 研究主要内容第25-28页
    1.4 研究方法第28页
    1.5 论文组织与框架结构第28-30页
第二章 闽东地区地域性影响要素分析第30-62页
    2.1 地域性思想第30-32页
        2.1.1 地域性的相关概念第30页
        2.1.2 批判的地域主义第30-32页
    2.2 地域性要素分析第32-37页
        2.2.1 自然要素第32-35页
        2.2.2 人文要素第35-36页
        2.2.3 经济技术要素第36-37页
    2.3 狭义与广义地域性第37-40页
        2.3.1 狭义地域性第37-38页
        2.3.2 广义地域性第38-39页
        2.3.3 狭义地域性与广义地域性比较第39-40页
    2.4 闽东地区地域性自然因素概况第40-44页
        2.4.1 闽东地区的自然气候第40-41页
        2.4.2 闽东地区的地形地貌第41页
        2.4.3 闽东地区的自然资源第41-44页
    2.5 闽东地区地域性人文因素概况第44-47页
        2.5.1 闽越文化第45-46页
        2.5.2 畲族文化第46页
        2.5.3 家族制度文化第46页
        2.5.4 海洋文化第46-47页
        2.5.5 海外文化的冲击第47页
        2.5.6 木拱廊桥文化第47页
    2.6 闽东传统地域建筑的类型第47-59页
        2.6.1 闽东传统建筑聚落布局第47-48页
        2.6.2 闽东传统建筑的类型第48-59页
    2.7 建筑地域性的研究方法第59-61页
        2.7.1 从地域性要素到地域性表达要点第59-60页
        2.7.2 地域性表达要点的逻辑分析单元第60-61页
    2.8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第三章 基于气候适应的闽东建筑地域性表达研究第62-77页
    3.1 气候适应——传统与现代的连接点第62-66页
        3.1.1 不同气候条件下设计策略第62-63页
        3.1.2 气候适应的地域性建筑创作手法第63-66页
    3.2 气候适应下的闽东传统建筑特征分析第66-69页
    3.3 基于气候适应分析闽东建筑地域性表达第69-76页
        3.3.1 传统建筑对气候适应的延用第70页
        3.3.2 气候适应的本质掌握第70-76页
    3.4 本章小结第76-77页
第四章 基于形式与空间的闽东建筑地域性表达研究第77-101页
    4.1 形式——地域性建筑的直接体现第77-81页
        4.1.1 符号、象征与隐喻第77-79页
        4.1.2 形式的地域性表达手法分析第79-81页
    4.2 空间——地域性建筑的本质内涵第81-89页
        4.2.1 建筑空间哲学思想第81-82页
        4.2.2 建筑空间的影响要素第82-86页
        4.2.3 空间的地域性表达两种倾向第86-89页
    4.3 形式与空间——直觉体验,精神感受第89-90页
    4.4 闽东传统建筑形式特征分析第90-92页
    4.5 闽东传统建筑空间形态分析第92-93页
    4.6 基于形式与空间分析闽东建筑地域性表达第93-99页
        4.6.1 基于形式分析闽东建筑地域性表达第93-97页
        4.6.2 基于空间分析闽东建筑地域性表达第97-99页
        4.6.3 关于形式与空间地域性创作的反思第99页
    4.7 本章小结第99-101页
第五章 基于材料与技术的闽东建筑地域性表达研究第101-126页
    5.1 材料——地域性建筑的物质构成第101-105页
        5.1.1 以材料表达地域性第101-102页
        5.1.2 地域性建筑创作中材料的选择第102-105页
    5.2 技术——地域性建筑的表达实现第105-109页
        5.2.1 传统技术与技术发展的辩证观第106页
        5.2.2 地域性建筑创作中技术的选择第106-109页
    5.3 材料与技术——相辅相成,地域呈现第109-111页
    5.4 闽东传统材料特征分析第111-114页
    5.5 闽东传统建造技术分析第114-117页
        5.5.1 闽东木拱廊桥建造特征分析第114-116页
        5.5.2 闽东民居梁架结构特征分析第116-117页
    5.6 基于材料与技术分析闽东建筑地域性表达第117-124页
        5.6.1 传统材料与现代技术结合来表达第117-119页
        5.6.2 现代材料地域性意向第119页
        5.6.3 传统技术现代化第119-120页
        5.6.4 材料与技术的结合在实际工程中的运用第120-124页
    5.7 本章小结第124-126页
第六章 结论第126-128页
参考文献第128-133页
附录第133-142页
    附录 1:闽东地区部分传统建筑(作者整理)第133-137页
    附录 2:闽东地区部分地域性的实践作品(作者整理)第137-14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42-143页
致谢第143-144页
附件第144页

论文共1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高铁枢纽效应”的新城城市设计研究
下一篇:正红菇多糖结构分析及其生物活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