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设计参数对侧偏特性影响分析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6页 |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轮胎侧偏特性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15-16页 |
第二章 轮胎侧偏有限元仿真模型 | 第16-43页 |
2.1 子午线轮胎基本结构 | 第16-17页 |
2.2 轮胎材料模型 | 第17-22页 |
2.2.1 橡胶材料 | 第17-20页 |
2.2.2 轮胎骨架材料 | 第20-22页 |
2.3 单元类型的选取 | 第22-24页 |
2.4 沙漏控制 | 第24-25页 |
2.5 接触问题 | 第25-29页 |
2.5.1 接触面的定义 | 第25-26页 |
2.5.2 接触属性的定义 | 第26-27页 |
2.5.3 隐式接触算法的收敛问题 | 第27-28页 |
2.5.4 显式接触算法的注意事项 | 第28-29页 |
2.6 质量缩放 | 第29-31页 |
2.7 侧偏工况定义 | 第31-32页 |
2.8 轮胎侧偏有限元模型建模 | 第32-39页 |
2.8.1 花纹网格划分 | 第32-34页 |
2.8.2 轮胎主体网格划分 | 第34页 |
2.8.3 轮胎花纹与主体的组合 | 第34-35页 |
2.8.4 隐式模型与显式模型 | 第35-39页 |
2.9 轮胎侧偏性能仿真的分析方案 | 第39-42页 |
2.9.1 分析方案介绍 | 第39-41页 |
2.9.2 分析方案的实施 | 第41-42页 |
2.10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三章 用户材料子程序VUMAT | 第43-49页 |
3.1 ABAQUS二次开发方法介绍 | 第43页 |
3.2 用户子程序的功能特点 | 第43-44页 |
3.3 用户材料子程序VUMAT | 第44-48页 |
3.3.1 VUMAT的介绍 | 第44-47页 |
3.3.2 VUMAT材料模型的验证 | 第47-4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四章 轮胎侧偏仿真分析与评价 | 第49-62页 |
4.1 轮胎侧偏的基本理论 | 第49-50页 |
4.1.1 侧偏角与侧偏力 | 第49页 |
4.1.2 侧偏特性 | 第49-50页 |
4.2 轮胎侧偏特性试验 | 第50-53页 |
4.2.1 室外试验 | 第51-52页 |
4.2.2 室内试验 | 第52-53页 |
4.3 轮胎侧偏仿真计算结果及评价 | 第53-61页 |
4.3.1 侧偏特性的主要评价指标 | 第53-55页 |
4.3.2 仿真结果的处理 | 第55-58页 |
4.3.3 仿真结果的分析与评价 | 第58-59页 |
4.3.4 仿真模型的改进 | 第59-6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62-64页 |
总结 | 第62-63页 |
研究工作的不足与展望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附件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