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虞氏家族诗文集》校注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上编 | 第17-66页 |
绪论 | 第17-21页 |
一、余姚虞氏家族的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二、本论文的研究价值和意义 | 第19-20页 |
三、本论文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第一章 魏晋南朝时期余姚虞氏家族发展概述 | 第21-30页 |
第一节 汉魏时期余姚虞氏家族的发展 | 第21-24页 |
一、汉魏时期余姚虞氏家族世系简述 | 第21-22页 |
二、余姚虞氏家族的崛起---以虞翻为中心 | 第22-24页 |
第二节 两晋时期余姚虞氏家族的发展 | 第24-26页 |
一、两晋时期余姚虞氏家族世系简述 | 第24页 |
二、余姚虞氏家族的兴盛---以虞潭为中心 | 第24-26页 |
第三节 南朝时期余姚虞氏家族的发展 | 第26-30页 |
一、南朝时期余姚虞氏家族世系简述 | 第26-27页 |
二、余姚虞氏家族的衰微 | 第27-30页 |
第二章 魏晋南朝时期余姚虞氏家族文化 | 第30-41页 |
第一节 虞氏家族成员的交游活动 | 第30-35页 |
一、与皇室成员的政治交游 | 第30-33页 |
二、与世家名士的社会交游 | 第33-35页 |
第二节 余姚虞氏家族的家学与家风 | 第35-41页 |
一、服膺儒学兼治诸经的家学 | 第36-38页 |
二、忠义孝悌兼重教育的家风 | 第38-41页 |
第三章 魏晋南朝时期余姚虞氏家族文学研究 | 第41-64页 |
第一节 魏晋南朝时期虞氏家族著述概况 | 第41-48页 |
一、魏晋时期虞氏家族著述统计 | 第41-45页 |
二、南朝时期虞氏家族著述统计 | 第45-48页 |
第二节 魏晋南朝时期余姚虞氏家族诗歌研究 | 第48-53页 |
一、送别赠答诗 | 第48-50页 |
二、写景咏物诗 | 第50-52页 |
三、边塞征战诗 | 第52页 |
四、乐府诗 | 第52-53页 |
第三节 魏晋南朝时期余姚虞氏家族文章研究 | 第53-59页 |
一、散文 | 第54-57页 |
二、书信文 | 第57-59页 |
第四节 魏晋南朝时期余姚虞氏家族文学特色 | 第59-64页 |
一、语言平实,结构严谨 | 第60-61页 |
二、以儒治世,引经据典 | 第61-62页 |
三、论及时事,天下为责 | 第62-64页 |
结语 | 第64-66页 |
下编 | 第66-282页 |
《余姚虞氏家族诗文集》校注凡例 | 第66-68页 |
虞翻 | 第68-76页 |
奏上《易》注 | 第68-70页 |
上书吴主权 | 第70-71页 |
奏郑玄解《尚书》违失事因 | 第71-73页 |
追与客书 | 第73页 |
与丁固同僚书 | 第73-74页 |
与徐陵书 | 第74页 |
与士仁书 | 第74-75页 |
与所亲书 | 第75页 |
与某书 | 第75-76页 |
与弟书 | 第76页 |
虞耸 | 第76-78页 |
弯天论 | 第77页 |
与族子察书 | 第77-78页 |
虞潭 | 第78-82页 |
公除祭表 | 第78-79页 |
父母乖离议 | 第79页 |
悼杨皇后宜配食武帝议 | 第79-81页 |
公除祺祭论 | 第81-82页 |
虞喜 | 第82-98页 |
吴纲二嫡妻议 | 第83页 |
答访四府君迁主 | 第83-84页 |
答或问旧君服 | 第84页 |
答孔瑚问庶子为人后其妻为本舅姑服 | 第84-85页 |
又答孔瑚问玄孙之妇传重 | 第85-86页 |
难贺循论父未殡而祖父死服 | 第86-87页 |
安天论 | 第87-89页 |
中山王睦立(?)庙论 | 第89-90页 |
释滞 | 第90-91页 |
通疑 | 第91-92页 |
释疑 | 第92-93页 |
孙讨逆杀于吉事《江表传》所载不实 | 第93-94页 |
吴主推五德之运以为土行用未祖辰腊 | 第94页 |
韦昭《吴书》不为丞相孙邵立传 | 第94-95页 |
吴主论郊祀 | 第95-97页 |
诸葛恪不受吕岱戒 | 第97-98页 |
虞预 | 第98-106页 |
请秘府布纸表 | 第98-99页 |
上疏请简良将 | 第99-101页 |
上书请举贤才 | 第101-102页 |
父母乖离议 | 第102页 |
致雨议 | 第102-103页 |
奏记会稽太守庾琛 | 第103-104页 |
与丞相王导笺 | 第104-105页 |
与从叔父书 | 第105-106页 |
晋书宣帝述 | 第106页 |
虞愿 | 第106-108页 |
祀孝武、昭后二庙议 | 第107-108页 |
郊祀议 | 第108页 |
虞龢 | 第108-117页 |
上明帝论书表 | 第108-113页 |
郊配用牛数议 | 第113-114页 |
四时讲武献牲议 | 第114-115页 |
宣贵妃立庙议 | 第115页 |
宣贵妃袝庙议 | 第115-116页 |
昭太后袝庙议 | 第116-117页 |
皇太子纳征议 | 第117页 |
皇帝幸东宫作鼓吹议 | 第117页 |
虞通之 | 第117-122页 |
赠傅昭诗 | 第118页 |
为江敦让尚公主表 | 第118-121页 |
明堂颂 | 第121-122页 |
虞玩之 | 第122-128页 |
陈时事表 | 第122-124页 |
黄籍革弊表 | 第124-126页 |
上表告退 | 第126-128页 |
虞悰 | 第128页 |
引疾上表 | 第128页 |
虞炎 | 第128-133页 |
玉阶怨 | 第129页 |
饯谢文学离别诗 | 第129-130页 |
咏帘诗 | 第130页 |
奉和竟陵王经刘巘墓下诗 | 第130-131页 |
郊坛瓦屋议 | 第131-132页 |
鲍照集序 | 第132-133页 |
虞羲 | 第133-150页 |
巫山高 | 第133-134页 |
自君之出矣 | 第134页 |
敬赠萧谘议诗 | 第134-138页 |
送友人上湘 | 第138页 |
咏霍将军北伐 | 第138-140页 |
数名 | 第140-142页 |
见江边竹 | 第142页 |
春郊 | 第142-143页 |
咏秋月 | 第143-144页 |
橘诗 | 第144页 |
望雪 | 第144-145页 |
送别 | 第145页 |
赠何录事諲之诗十章 | 第145-149页 |
与萧令王仆射书为袁彖求谥 | 第149-150页 |
虞骞 | 第150-153页 |
登钟山下峰望诗 | 第150页 |
游潮山悲古冢诗 | 第150-151页 |
寻沈剡夕至嵊亭诗 | 第151-152页 |
视月诗 | 第152页 |
拟雨诗 | 第152-153页 |
虞僧虬 | 第153页 |
断景慈证母事启 | 第153页 |
虞荔 | 第153-155页 |
鼎录序 | 第153-154页 |
梁同泰寺刹下铭 | 第154-155页 |
虞寄 | 第155-161页 |
谏陈宝应书 | 第156-161页 |
虞绰 | 第161-165页 |
于婺州被囚诗 | 第161-162页 |
大鸟铭(并序) | 第162-165页 |
虞世基 | 第165-204页 |
出塞二首(和杨素) | 第165-168页 |
其一 | 第165-166页 |
其二 | 第166-168页 |
四时白经歌二首(和炀帝) | 第168-170页 |
江都夏 | 第168-169页 |
长安秋 | 第169-170页 |
奉和幸江都应诏诗 | 第170-171页 |
汴水早发应令诗 | 第171-173页 |
秋日赠王中舍诗 | 第173-178页 |
在南接北使诗 | 第178-179页 |
奉和望海诗 | 第179-180页 |
赋昆明池一物得织女石诗 | 第180-181页 |
赋得石诗 | 第181页 |
衡阳王斋阁奏妓诗 | 第181-182页 |
奉和幸太原辇上作应诏诗 | 第182-183页 |
初渡江诗 | 第183页 |
零落桐诗 | 第183页 |
晚飞乌诗 | 第183-184页 |
入关诗 | 第184页 |
赋得戏燕俱宿诗 | 第184-185页 |
讲武赋(并序) | 第185-192页 |
章服议 | 第192-194页 |
元德太子哀册文 | 第194-199页 |
左卫大将军、左光禄大夫姚恭公墓志铭(并序) | 第199-204页 |
虞世南 | 第204-280页 |
从军行二首 | 第204-207页 |
其一 | 第204-205页 |
其二 | 第205-207页 |
拟饮马长城窟 | 第207-208页 |
结客少年场行 | 第208-210页 |
怨歌行 | 第210-211页 |
中妇织流黄 | 第211页 |
门有车马客 | 第211-213页 |
飞来双白鹤 | 第213-214页 |
奉和幽山雨后应令 | 第214-215页 |
赋得吴都 | 第215-216页 |
赋得慎罚 | 第216-217页 |
奉和咏日午 | 第217-218页 |
发营逢雨应诏 | 第218-219页 |
赋得临池竹应制 | 第219页 |
侍宴应诏赋韵得前字 | 第219-220页 |
侍宴归雁堂 | 第220页 |
凌晨早朝 | 第220-221页 |
奉和咏风应魏王教 | 第221-222页 |
初晴应教 | 第222页 |
春夜 | 第222页 |
咏舞 | 第222-223页 |
咏萤 | 第223页 |
蝉 | 第223页 |
秋雁 | 第223-224页 |
奉和月夜观星应令 | 第224-225页 |
追从銮舆夕顿戏下 | 第225-226页 |
奉和至寿春应令 | 第226-227页 |
奉和幸江都应诏 | 第227-230页 |
奉和献岁宴宫臣 | 第230-231页 |
奉和出颍至淮应令 | 第231页 |
应诏嘲司花女 | 第231-232页 |
白鹿赋 | 第232页 |
秋赋 | 第232-233页 |
狮子赋 | 第233-236页 |
琵琶赋 | 第236-239页 |
上山陵封事 | 第239-241页 |
论山陵疏 | 第241-242页 |
谏猎疏 | 第242-243页 |
破邪论序 | 第243-246页 |
书旨述 | 第246-249页 |
笔髓论 | 第249-255页 |
叙体 | 第249-250页 |
辨应 | 第250-251页 |
指意 | 第251页 |
释真 | 第251-252页 |
释行 | 第252-253页 |
释草 | 第253-254页 |
契妙 | 第254-255页 |
劝学篇 | 第255-256页 |
孔子庙堂碑 | 第256-267页 |
高祖神尧皇帝哀册文 | 第267-272页 |
文德皇后哀册文 | 第272-275页 |
大龙泉寺碑 | 第275-280页 |
辑佚 | 第280-282页 |
参考文献 | 第282-285页 |
致谢 | 第285-287页 |
读研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2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