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友档案形成与管理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2-14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1.3 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 第14-15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4 研究的创新点与难点 | 第15-16页 |
1.4.1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5页 |
1.4.2 研究的难点 | 第15-16页 |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第16-22页 |
1.5.1 高校校友档案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5.2 校友档案形成过程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5.3 校友档案的形成职能分析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1.5.4 社群档案的研究现状 | 第20-22页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相关理论概述 | 第22-27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22-24页 |
2.1.1 高校校友档案 | 第22页 |
2.1.2 校友文件运动 | 第22-23页 |
2.1.3 职能鉴定 | 第23页 |
2.1.4 档案记忆 | 第23-24页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4-27页 |
2.2.1 档案资源多样化战略理论 | 第24页 |
2.2.2 社群档案理论 | 第24-25页 |
2.2.3 文件运动规律理论 | 第25-26页 |
2.2.4 职能分析理论 | 第26-27页 |
第三章 关于高校校友档案建设的访谈调查 | 第27-47页 |
3.1 访谈调查的原因及目的 | 第27页 |
3.2 研究方法与研究设计 | 第27-29页 |
3.2.1 研究方法 | 第27-28页 |
3.2.2 研究设计 | 第28-29页 |
3.3 访谈法的实施 | 第29-30页 |
3.3.1 访谈准备 | 第29页 |
3.3.2 访谈实施 | 第29-30页 |
3.4 访谈文字内容分析 | 第30-47页 |
第四章 高校校友档案形成分析 | 第47-52页 |
4.1 高校校友档案的主要形成部门 | 第47-48页 |
4.2 高校校友档案的形成过程 | 第48-49页 |
4.3 高校校友档案的形成要求 | 第49-50页 |
4.4 高校校友档案的形成特征 | 第50-52页 |
第五章 高校档案馆校友档案管理 | 第52-65页 |
5.1 高校校友档案形成的前端控制 | 第52-56页 |
5.1.1 校友档案基本单位的确立 | 第52-53页 |
5.1.2 校友档案形成范围的规范 | 第53-54页 |
5.1.3 校友档案形成过程的规范 | 第54-55页 |
5.1.4 校友档案管理体系的完善 | 第55-56页 |
5.2 高校校友档案实体管理 | 第56-60页 |
5.2.1 管理机构 | 第56-57页 |
5.2.2 职责划分 | 第57-58页 |
5.2.3 归档范围与分类方法 | 第58-60页 |
5.2.4 档案鉴定 | 第60页 |
5.3 校友档案的数字化平台建设 | 第60-65页 |
5.3.1 校友档案数字化平台的功能及目标 | 第60-61页 |
5.3.2 校友档案数字化平台的管理及使用 | 第61-62页 |
5.3.3 校友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 | 第62-65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5-68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65-66页 |
6.2 研究不足及展望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附录 | 第71-76页 |
攻读硕士期间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