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3-21页 |
1.1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REV) | 第13-16页 |
1.1.1 病原学 | 第13-14页 |
1.1.2 流行病学 | 第14-15页 |
1.1.3 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 第15页 |
1.1.4 发病机理 | 第15页 |
1.1.5 鉴别诊断 | 第15页 |
1.1.6 防治措施 | 第15-16页 |
1.2 毕赤酵母表达系统 | 第16-19页 |
1.2.1 毕赤酵母的生物学特征 | 第16页 |
1.2.2 毕赤酵母表达系统的特点 | 第16-18页 |
1.2.3 外源蛋白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 | 第18-19页 |
1.3 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的研究进展 | 第19页 |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9-21页 |
第二章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env蛋白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 | 第21-32页 |
2.1 材料 | 第21-22页 |
2.1.1 菌株和质粒 | 第21-22页 |
2.1.2 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22页 |
2.2 方法 | 第22-26页 |
2.2.1 引物合成 | 第22页 |
2.2.2 env全长基因的扩增 | 第22-24页 |
2.2.3 重组酵母表达质粒的构建 | 第24-25页 |
2.2.4 重组酵母菌株的构建 | 第25页 |
2.2.5 重组酵母菌株的筛选鉴定 | 第25-26页 |
2.2.6 重组酵母菌株在摇瓶中的诱导表达 | 第26页 |
2.2.7 env重组蛋白的鉴定 | 第26页 |
2.3 结果 | 第26-30页 |
2.3.1 env基因的扩增 | 第26-27页 |
2.3.2 重组表达质粒的鉴定 | 第27-28页 |
2.3.3 重组酵母菌株的筛选鉴定 | 第28-29页 |
2.3.4 重组酵母菌株在摇瓶中的诱导表达 | 第29-30页 |
2.4 讨论 | 第30-32页 |
第三章 env蛋白和gp90蛋白发酵、纯化及保存工艺的研究 | 第32-43页 |
3.1 材料 | 第32页 |
3.1.1 菌株 | 第32页 |
3.1.2 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32页 |
3.2 方法 | 第32-34页 |
3.2.1 env蛋白和gp90蛋白发酵条件的优化 | 第32-33页 |
3.2.2 env蛋白和go90蛋白的纯化 | 第33页 |
3.2.3 env蛋白和gp90蛋白保存工艺的研究 | 第33页 |
3.2.4 统计分析 | 第33-34页 |
3.3 结果 | 第34-41页 |
3.3.1 env蛋白发酵条件的优化 | 第34-35页 |
3.3.2 gp90蛋白发酵条件的优化 | 第35-37页 |
3.3.3 env蛋白和go90蛋白的纯化 | 第37-38页 |
3.3.4 env蛋白的保存 | 第38-39页 |
3.3.5 gp90(上清)蛋白的保存 | 第39-40页 |
3.3.6 gp90(菌体)蛋白的保存 | 第40-41页 |
3.4 讨论 | 第41-43页 |
第四章 重组env蛋白和重组gp90蛋白的免疫效力研究 | 第43-50页 |
4.1 材料 | 第43页 |
4.1.1 重组菌株 | 第43页 |
4.1.2 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43页 |
4.1.3 实验动物 | 第43页 |
4.2 方法 | 第43-46页 |
4.2.1 Real-timePCR引物合成 | 第43-44页 |
4.2.2 REV-env亚单位疫苗的制备 | 第44页 |
4.2.3 REV-gp90(上清)亚单位疫苗的制备 | 第44页 |
4.2.4 REV-gp90(菌体)亚单位疫苗的制备 | 第44页 |
4.2.5 免疫攻毒保护实验设计 | 第44-45页 |
4.2.6 REV抗体滴度的检测 | 第45页 |
4.2.7 中和抗体检测 | 第45页 |
4.2.8 病毒载量测定 | 第45-46页 |
4.2.9 统计分析 | 第46页 |
4.3 结果 | 第46-48页 |
4.3.1 ELISA抗体水平的检测结果 | 第46-47页 |
4.3.2 中和抗体水平的检测结果 | 第47-48页 |
4.3.3 REV病毒载量的测定 | 第48页 |
4.4 讨论 | 第48-50页 |
第五章 全文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作者简历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