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

风险感知视角下邻避冲突中群体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0页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1-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 文献综述第12-18页
        1.2.1 邻避冲突研究第12-16页
            1.2.1.1 邻避冲突的内涵第12-13页
            1.2.1.2 邻避冲突的成因第13-14页
            1.2.1.3 邻避冲突的治理第14-15页
            1.2.1.4 文献述评第15-16页
        1.2.2 群体行为研究第16-18页
            1.2.2.1 群体行为的定义与特征第16-17页
            1.2.2.2 群体行为的产生与演化第17页
            1.2.2.3 文献述评第17-18页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18-19页
        1.3.1 研究内容第18页
        1.3.2 研究方法第18-19页
    1.4 研究创新点第19-20页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第20-24页
    2.1 概念界定第20-21页
        2.1.1 邻避冲突第20页
        2.1.2 群体行为第20-21页
    2.2 理论基础第21-24页
        2.2.1 风险感知理论第21-22页
        2.2.2 风险扩大效应理论第22-24页
第三章 研究框架与模型假设第24-31页
    3.1 邻避冲突中群体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框架第24-26页
    3.2 邻避冲突中群体行为影响因素的模型假设第26-31页
        3.2.1 风险感知第26页
        3.2.2 负面情绪第26-27页
        3.2.3 公众信任第27-28页
        3.2.4 程序公正第28-29页
        3.2.5 信息获取第29-31页
第四章 问卷调查与统计分析第31-44页
    4.1 问卷设计与发放第31页
        4.1.1 问卷设计第31页
        4.1.2 问卷发放与回收第31页
    4.2 数据统计与分析第31-44页
        4.2.1 描述性统计分析第31-34页
        4.2.2 信度与效度检验第34-37页
            4.2.2.1 信度检验第34-35页
            4.2.2.2 效度检验第35-37页
        4.2.3 验证性因素分析第37-40页
        4.2.4 区别效度与相关性第40页
        4.2.5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第40-44页
            4.2.5.1 结构方程模型构建第41页
            4.2.5.2 结构方程模型适配度检验第41-42页
            4.2.5.3 结构方程模型路径分析第42-44页
第五章 政策启示与建议第44-51页
    5.1 邻避冲突中群体行为的影响因素第44-48页
        5.1.1 邻避冲突中影响群体行为的个体心理因素第44-46页
            5.1.1.1 风险感知因素第44-45页
            5.1.1.2 负面情绪因素第45页
            5.1.1.3 公众信任因素第45-46页
        5.1.2 邻避冲突中影响群体行为的外部情境因素第46-48页
            5.1.2.1 政府程序公正第46-47页
            5.1.2.2 媒体信息获取第47-48页
    5.2 邻避冲突中群体行为的治理措施第48-51页
        5.2.1 政府需要塑造新型风险沟通关系第48页
        5.2.2 政府需要注重化解公众负面情绪第48-49页
        5.2.3 政府需要建构良好的公众信任感第49页
        5.2.4 政府需要提升决策程序的公正性第49-50页
        5.2.5 政府需要调控风险信息的传播路径第50-51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51-53页
    6.1 研究总结第51页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51-53页
致谢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66页
附录第66-6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学生村官政策执行偏差研究--基于C市B区分析
下一篇:“互联网+政务服务”的体系架构及实现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