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铁路运输管理工程论文--车站及枢纽论文--客运站论文

城市轨道交通枢纽站外导向标识系统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6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1-12页
        1.2.1 研究目的第11页
        1.2.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2-14页
        1.3.1 研究内容第12-13页
        1.3.2 研究方法第13-14页
    1.4 研究的技术路线第14-15页
    本章小结第15-16页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第16-22页
    2.1 轨道交通枢纽区域客流特征第16-17页
    2.2 乘客寻路行为特性第17-18页
    2.3 导向标识设计内容第18-19页
    2.4 导向标识设置位置第19-20页
    2.5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第20-21页
    本章小结第21-22页
第三章 城市轨道交通枢纽站外客流特征分析第22-29页
    3.1 客流生成范围第22-23页
    3.2 客流组成第23-24页
        3.2.1 客流类别第23-24页
        3.2.2 不同类型出行者对导向信息的需求第24页
    3.3 客流属性第24-25页
        3.3.1 步幅步速第24-25页
        3.3.2 视距范围第25页
    3.4 乘客寻路行为与导向标识的关系第25-28页
        3.4.1 寻路的定义第25-26页
        3.4.2 寻路行为特性第26-27页
        3.4.3 寻路行为的影响因素第27页
        3.4.4 寻路与导向标识的关系第27-28页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四章 城市轨道枢纽站外导向标识系统分析第29-38页
    4.1 站外导向标识的定义及分类第29-30页
        4.1.1 导向标识的定义第29页
        4.1.2 导向标识的分类第29-30页
    4.2 站外导向标识的内容第30-33页
        4.2.1 导向标识组成要素第30-31页
        4.2.2 导向标识颜色第31-32页
        4.2.3 导向标识文字第32-33页
    4.3 站外导向标识的性质第33-34页
    4.4 导向标识系统设置要点第34页
    4.5 影响枢纽站外导向标识位置选择的因素第34-37页
        4.5.1 成本约束第34-35页
        4.5.2 布设范围第35-36页
        4.5.3 连续性第36页
        4.5.4 覆盖率第36-37页
        4.5.5 重复率第37页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五章 城市轨道枢纽站外导向标识位置选择研究第38-48页
    5.1 站外导向标识设计参数第38-41页
        5.1.1 TOPSIS法原理第38-39页
        5.1.2 参数标定第39-41页
    5.2 最短路径选择研究第41-42页
        5.2.1 Dijkstra算法的基本思想第41-42页
        5.2.2 Dijkstra算法的步骤第42页
    5.3 备选位置和诱导客流量第42-43页
        5.3.1 备选位置第42-43页
        5.3.2 诱导客流量第43页
    5.4 枢纽站外导向标识系统位置选择模型第43-45页
        5.4.1 建立模型第43-44页
        5.4.2 粒子群算法求解第44-45页
    5.5 模型验证第45-47页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六章 实例分析第48-57页
    6.1 现状介绍第48-49页
    6.2 导向标识设计内容第49页
    6.3 导向标识位置选择第49-51页
        6.3.1 合理布设范围第49-51页
        6.3.2 步行最短路径第51页
        6.3.3 备选位置第51页
    6.4 导向标识设置方案第51-56页
        6.4.1 求解模型第51-53页
        6.4.2 布设方案第53-54页
        6.4.3 检验第54-56页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七章 结论及展望第57-58页
    7.1 研究结论第57页
    7.2 研究展望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0页
附录A 备选位置客流量及步行最短路径第60-62页
附录B 粒子群算法的MATLAB程序第62-64页
附录C 大连快轨三号线乘客基本信息问卷调查第64-65页
附录D 城市轨道交通枢纽站外导向标识满意度调查第65-66页
致谢第66-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多智能体的地铁车站行人疏散仿真及其内部设施布局优化
下一篇:带有潜水功能的水陆两栖快艇总体设计及其关键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