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医疗卫生服务公私合作研究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绪论 | 第9-17页 |
| (一)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 (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1.理论意义 | 第10-11页 |
| 2.实践意义 | 第11页 |
|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5页 |
| 1.国外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 2.国内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 (四)研究思路和框架 | 第15-16页 |
| (五)研究方法 | 第16页 |
| (六)创新点 | 第16-17页 |
| 第一章 医疗卫生服务公私合作的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第17-25页 |
| (一)概念界定 | 第17-21页 |
| 1.公共服务 | 第17-18页 |
| 2.医疗卫生服务 | 第18-19页 |
| 3.公私合作 | 第19-21页 |
| (二)相关理论基础 | 第21-23页 |
| 1.委托代理理论 | 第21-22页 |
| 2.政府失灵理论 | 第22页 |
| 3.公共物品理论 | 第22-23页 |
| 4.新公共管理理论 | 第23页 |
| (三)公私合作形式与市场化形式的区别 | 第23-25页 |
| 第二章 我国医疗卫生服务引入公私合作的可行性分析 | 第25-35页 |
| (一)我国医疗卫生服务引入公私合作的现实动因 | 第25-30页 |
| 1.供需矛盾的突出 | 第25-27页 |
| 2.政府垄断的缺陷 | 第27-29页 |
| 3.市场化的缺陷 | 第29-30页 |
| (二)我国医疗卫生服务引入公私合作的有利条件 | 第30-33页 |
| 1.政策环境条件日趋成熟 | 第30-31页 |
| 2.社会资本投资热情高涨 | 第31-32页 |
| 3.私营医疗卫生机构实力增强 | 第32-33页 |
| (三)我国医疗卫生服务引入公私合作产生的积极作用 | 第33-35页 |
| 1.推动体制创新,转移政府风险 | 第33页 |
| 2.扩充私营资本投资渠道,增强社会声誉 | 第33-34页 |
| 3.增强公众信任度,扩大就医选择 | 第34-35页 |
| 第三章 我国医疗卫生服务公私合作的现状及困境 | 第35-43页 |
| (一)我国医疗卫生服务公私合作现状 | 第35-36页 |
| (二)我国医疗卫生服务公私合作的典型案例 | 第36-38页 |
| 1.实行公私合作的背景 | 第36-37页 |
| 2.合作框架分析 | 第37页 |
| 3.合作实效明显 | 第37-38页 |
| (三)我国医疗卫生服务公私合作的困境 | 第38-43页 |
| 1.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 | 第38-39页 |
| 2.政府监管不足 | 第39-41页 |
| 3.政府角色、职能转换不到位 | 第41-42页 |
| 4.合作伙伴选择不恰当 | 第42页 |
| 5.私营部门缺乏社会认同,诚信危机严重 | 第42-43页 |
| 第四章 国外医疗卫生服务公私合作的经验借鉴 | 第43-50页 |
| (一)美国的实践经验 | 第43-44页 |
| (二)南非的实践经验 | 第44-46页 |
| (三)印度的实践经验 | 第46-47页 |
| (四)国外医疗卫生服务公私合作对我国的启示 | 第47-50页 |
| 1.坚持政府的主导地位 | 第48页 |
| 2.积极创造公私合作发展条件 | 第48页 |
| 3.合理规划私营医疗卫生机构区域设置 | 第48页 |
| 4.扩大医疗卫生服务公私合作范围 | 第48-50页 |
| 第五章 我国医疗卫生服务完善公私合作的对策建议 | 第50-58页 |
| (一)我国医疗卫生服务完善公私合作应坚持的原则 | 第50-51页 |
| 1.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原则 | 第50页 |
| 2.公私部门平等发展的原则 | 第50页 |
| 3.多方面、多形式合作的原则 | 第50-51页 |
| 4.公益性的原则 | 第51页 |
| (二)完善我国医疗卫生服务公私合作的对策建议 | 第51-58页 |
| 1.完善法律法规 | 第51-53页 |
| 2.加强监督管理,强化监管职能 | 第53-55页 |
| 3.转变政府职能角色 | 第55-56页 |
| 4.选择恰当的合作伙伴 | 第56-57页 |
| 5.明确私营部门的社会责任,增强社会认同感 | 第57-58页 |
| 结语 | 第58-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1-62页 |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