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初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体育、游戏论文

小学大课间轻器械特色操创编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前言第12-13页
    1.1 研究目的第12-13页
        1.1.1 满足小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第12页
        1.1.2 丰富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第12-13页
    1.2 研究意义第13页
        1.2.1 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第13页
        1.2.2 有利于继承民间传统体育第13页
2 文献综述第13-22页
    2.1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第13-21页
        2.1.1 关于小学大课间开展相关政策第13-14页
        2.1.2 小学生身心发展特征的相关研究第14-16页
        2.1.3 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相关研究第16-18页
        2.1.4 小学大课间特色操创编相关研究第18-20页
        2.1.5 小学大课间轻器械操相关研究第20-21页
    2.2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第21-22页
        2.2.1 国外学校体育相关研究第21-22页
3 研究对象与方法第22-24页
    3.1 研究对象第22页
    3.2 研究方法第22-24页
        3.2.1 文献资料法第22-23页
        3.2.2 问卷调查法第23页
        3.2.3 专家访谈法第23-24页
        3.2.4 归纳总结法第24页
4 相关概念界定第24页
    4.1 小学大课间第24页
    4.2 特色操第24页
    4.3 轻器械特色操第24页
5 研究结果与分析第24-47页
    5.1 小学大课间轻器械特色操创编背景分析第24-25页
        5.1.1 国家政策对大课间发展的支持第24-25页
        5.1.2 学校对特色操创编工作的支持第25页
    5.2 小学大课间轻器械特色操创编的可行性分析第25-26页
        5.2.1 轻器械特色操融入小学大课间的作用第25-26页
        5.2.2 轻器械特色操自身的优势第26页
    5.3 小学大课间轻器械特色操创编的指导思想第26-27页
        5.3.1 以人为本第26-27页
        5.3.2 体育与民间传统游戏相结合第27页
    5.4 小学大课间轻器械特色操创编依据第27-28页
        5.4.1 以小学生身心发展特征为依据第27页
        5.4.2 以轻器械特色为依据第27-28页
    5.5 小学大课间轻器械特色操创编原则第28-29页
        5.5.1 简单易学原则第28页
        5.5.2 科学性原则第28页
        5.5.3 安全性原则第28页
        5.5.4 趣味性原则第28-29页
    5.6 小学大课间轻器械特色操创编方法第29页
        5.6.1 整体法第29页
        5.6.2 移植法第29页
        5.6.3 重组法第29页
    5.7 小学大课间毽子特色操创编研究第29-32页
        5.7.1 毽子运动的特点第29-30页
        5.7.2 毽子运动的功能第30页
        5.7.3 音乐的选择与剪辑第30页
        5.7.4 动作的筛选与组合第30-31页
        5.7.5 创编结构的确定第31页
        5.7.6 运动强度的确定第31页
        5.7.7 专家论证与修改完善第31-32页
        5.7.8 成套动作的编排与图解第32页
    5.8 小学大课间快板特色操创编研究第32-34页
        5.8.1 快板运动的特点第32页
        5.8.2 快板运动的功能第32页
        5.8.3 音乐的选择与剪辑第32-33页
        5.8.4 动作的筛选与组合第33页
        5.8.5 创编结构的确定第33页
        5.8.6 运动强度的确定第33页
        5.8.7 专家论证与修改完善第33-34页
        5.8.8 成套动作的编排与图解第34页
    5.9 小学大课间弹力球特色操创编研究第34-36页
        5.9.1 弹力球运动的特点第34页
        5.9.2 弹力球运动的功能第34页
        5.9.3 音乐的选择与剪辑第34-35页
        5.9.4 动作的筛选与组合第35页
        5.9.5 创编结构的确定第35页
        5.9.6 运动强度的确定第35-36页
        5.9.7 专家论证与修改完善第36页
        5.9.8 成套动作的编排与图解第36页
    5.10 小学大课间沙包与杯子特色操创编研究第36-39页
        5.10.1 沙包与杯子运动的特点第36页
        5.10.2 沙包与杯子运动的功能第36-37页
        5.10.3 音乐的选择与剪辑第37页
        5.10.4 动作的筛选与组合第37-38页
        5.10.5 创编结构的确定第38页
        5.10.6 运动强度的确定第38页
        5.10.7 专家论证与修改完善第38页
        5.10.8 成套动作的编排与图解第38-39页
    5.11 小学大课间跳绳特色操创编研究第39-41页
        5.11.1 跳绳运动的特点第39页
        5.11.2 跳绳运动的功能第39页
        5.11.3 音乐的选择与剪辑第39-40页
        5.11.4 动作的筛选与组合第40页
        5.11.5 创编结构的确定第40页
        5.11.6 运动强度的确定第40页
        5.11.7 专家论证与修改完善第40页
        5.11.8 成套动作的编排与图解第40-41页
    5.12 小学轻器械特色操创编成果评价第41-47页
        5.12.1 成都体育学院体操教研室专家评价第41页
        5.12.2 四川省创编专家评价第41-43页
        5.12.3 参与“教育部2016-2017国培计划”一线体育教师评价第43-47页
6 结论与建议第47-49页
    6.1 结论第47-48页
        6.1.1 小学大课间轻器械特色操有利于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第47页
        6.1.2 小学大课间轻器械特色操有助于传承民间传统体育活动第47页
        6.1.3 小学大课间轻器械特色操丰富了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第47-48页
        6.1.4 小学轻器械特色操创编将操与游戏相结合,具有一定的趣味性第48页
    6.2 建议第48-49页
        6.2.1 对创编者的建议第48页
        6.2.2 对体育教师的建议第48页
        6.2.3 对学校领导的建议第48-49页
7 参考文献第49-51页
致谢第51-52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52-53页
附件第53-121页

论文共12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下泸州市天仙镇中心小学学校体育发展研究
下一篇: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应用中的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