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4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4-16页 |
1.1.1 混沌理论简介 | 第14-15页 |
1.1.2 混沌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1.2 典型混沌系统 | 第16-21页 |
1.2.1 Logistic 映射 | 第17-18页 |
1.2.2 开关变换器 | 第18-21页 |
1.3 论文的结构安排和主要贡献 | 第21-24页 |
1.3.1 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21-22页 |
1.3.2 论文的主要贡献 | 第22-24页 |
第2章 混沌动力学基本理论和关键技术 | 第24-36页 |
2.1 混沌的定义及特征 | 第24-27页 |
2.1.1 混沌的定义 | 第24-26页 |
2.1.2 混沌的特征 | 第26-27页 |
2.2 通向混沌的道路 | 第27-30页 |
2.2.1 倍周期分岔 | 第27-28页 |
2.2.2 间歇(阵发)混沌道路 | 第28-29页 |
2.2.3 准周期道路 | 第29-30页 |
2.2.4 KAM 环面破裂 | 第30页 |
2.3 混沌的刻画 | 第30-35页 |
2.3.1 直接观测法 | 第31页 |
2.3.2 Poincare 映射 | 第31页 |
2.3.3 分岔图 | 第31-32页 |
2.3.4 Lyapunov 指数 | 第32-33页 |
2.3.5 功率谱 | 第33-34页 |
2.3.6 分维数 | 第34页 |
2.3.7 其它研究方法 | 第34-3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3章 Logistic 混沌系统时间不可逆性分析 | 第36-57页 |
3.1 Logistic 混沌系统 | 第36-43页 |
3.1.1 Logistic 映射 | 第36-37页 |
3.1.2 Logistic 映射功率谱特性 | 第37-40页 |
3.1.3 Logistic 映射分岔图 | 第40-43页 |
3.2 时间序列符号化 | 第43-50页 |
3.2.1 符号动力学 | 第44-46页 |
3.2.2 Logistic 映射符号化 | 第46-48页 |
3.2.3 相对熵理论 | 第48-50页 |
3.3 Logistic 混沌系统时间不可逆性分析 | 第50-56页 |
3.3.1 相对熵与数据长度关系 | 第52-53页 |
3.3.2 相对熵与编码长度关系 | 第53-54页 |
3.3.3 Logistic 混沌系统相对熵 | 第54-5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4章 开关变换器时间不可逆性分析 | 第57-72页 |
4.1 引言 | 第57-58页 |
4.2 开关变换器概述 | 第58-64页 |
4.2.1 拓扑结构 | 第58-59页 |
4.2.2 工作模式 | 第59-60页 |
4.2.3 调制方式 | 第60-62页 |
4.2.4 控制方式 | 第62-63页 |
4.2.5 拓扑共轭 | 第63-64页 |
4.3 DCM Boost 开关变换器时间不可逆性分析 | 第64-70页 |
4.3.1 开关变换器数值序列符号化 | 第65-67页 |
4.3.2 开关变换器时间不可逆性分析 | 第67-7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第5章 开关变换器的熵特性研究 | 第72-84页 |
5.1 熵理论简介 | 第72-76页 |
5.1.1 信息熵 | 第74页 |
5.1.2 信息熵特性 | 第74-76页 |
5.2 不连续模式 Buck 变换器的熵特性 | 第76-80页 |
5.2.1 DCM Buck 变换器迭代映射 | 第76-78页 |
5.2.2 DCM Buck 变换器熵特性 | 第78-80页 |
5.3 不连续模式 Boost 变换器的熵特性 | 第80-83页 |
5.3.1 DCM Boost 变换器迭代映射 | 第80-81页 |
5.3.2 DCM Boost 变换器熵特性 | 第81-8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第6章 基于双环控制宽电压串联型开关变换器的设计 | 第84-100页 |
6.1 电压模式开关变换器 | 第84-96页 |
6.1.1 同步模式 | 第86-89页 |
6.1.2 浮地方式 | 第89-92页 |
6.1.3 恒流模式 | 第92-96页 |
6.2 电压电流双环控制宽电压输入串联型开关变换器 | 第96-99页 |
6.2.1 电路组成及工作原理 | 第96-98页 |
6.2.2 电路设计及分析 | 第98-99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99-100页 |
第7章 结论 | 第100-103页 |
7.1 论文工作总结 | 第100-101页 |
7.2 下一步工作展望 | 第101-103页 |
参考文献 | 第103-116页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116-117页 |
致谢 | 第11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