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植物虫害及其防治论文--鳞翅目害虫论文

小菜蛾肠道细菌多样性分析及两株细菌的杀虫活性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2-24页
    1.1 小菜蛾基础研究概述第12-14页
        1.1.1 小菜蛾的分布为害与主要寄主第12页
        1.1.2 小菜蛾的生活史与习性第12页
        1.1.3 小菜蛾的主要防治措施第12-13页
        1.1.4 小菜蛾室内种群的饲养第13-14页
    1.2 昆虫共生菌第14-17页
        1.2.1 种类及分布第14-15页
        1.2.2 共生菌的主要作用第15-17页
    1.3 肠道微生物的研究概况第17-20页
    1.4 肠道微生物的常用检测手段第20-23页
        1.4.1 传统细菌培养鉴定第20页
        1.4.2 基于 16S rRNA 的分子鉴定手段第20-21页
        1.4.3 肠道微生物的 16S rRNA PCR-DGGE 检测法第21-23页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3-24页
第二章 不同虫态和不同种群小菜蛾肠道细菌多样性分析第24-46页
    2.1 实验材料第24-26页
        2.1.1 小菜蛾虫源采集第24页
        2.1.2 小菜蛾饲养第24页
        2.1.3 培养基及主要试剂第24-25页
        2.1.4 主要实验仪器第25-26页
    2.2 实验方法第26-31页
        2.2.1 不同种群及不同虫态小菜蛾肠道细菌平板计数第26页
        2.2.2 肠道细菌的培养第26页
        2.2.3 DAPI 荧光染色计数第26-27页
        2.2.4 数据分析第27页
        2.2.5 肠道总 DNA 的提取第27页
        2.2.6 可培养细菌鉴定第27-29页
        2.2.7 肠道细菌 DNA 的 DGGE 分析第29页
        2.2.8 DGGE 电泳图谱分析第29-30页
        2.2.9 DGGE 目标条带的回收及序列分析第30-31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31-43页
        2.3.1 不同种群和不同虫态的小菜蛾肠道细菌数量差异比较第31-32页
        2.3.2 小菜蛾田间种群不同虫态可培养细菌初步分离形态鉴定第32-33页
        2.3.3 可培养细菌的分子鉴定第33-36页
        2.3.4 田间种群小菜蛾肠道细菌 16S rRNA V3 区的 PCR-DGGE 分析第36-40页
        2.3.5 不同种群小菜蛾 4 龄幼虫肠道细菌 16S rRNA V3 区的 PCR-DGGE 分析第40-43页
    2.4 小结与讨论第43-46页
第三章 抗生素对小菜蛾幼虫肠道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第46-62页
    3.1 实验材料第46页
        3.1.1 小菜蛾幼虫和叶片来源第46页
        3.1.2 人工饲料第46页
        3.1.3 主要试剂第46页
        3.1.4 主要实验仪器第46页
    3.2 试验方法第46-48页
        3.2.1 饲喂抗生素第46-47页
        3.2.2 抗生素处理后肠道细菌的数量变化第47页
        3.2.3 人工饲料饲养种群和甘蓝饲养种群小菜蛾生长发育的比较第47页
        3.2.4 幼虫肠道 DNA 的提取及 PCR 鉴定第47页
        3.2.5 肠道微生物的 PCR-DGGE 分析第47-48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48-58页
        3.3.1 五种抗生素去除肠道细菌的效果比较第48页
        3.3.2 摄入抗生素对小菜蛾生长发育的影响第48-52页
        3.3.3 饲喂抗生素后可培养细菌种类的鉴定第52-53页
        3.3.4 人工饲料对小菜蛾生长发育的影响第53-56页
        3.3.5 喂食抗生素后幼虫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的 PCR-DGGE 检测第56-58页
        3.3.6 除菌效果的琼脂糖检测第58页
    3.4 小结与讨论第58-62页
第四章 两株分离培养的细菌对小菜蛾幼虫的致病作用第62-71页
    4.1 实验材料第62-63页
        4.1.1 供试细菌第62页
        4.1.2 供试昆虫第62-63页
        4.1.3 主要材料与仪器第63页
    4.2 试验方法第63-64页
        4.2.1 田间病蛹体内微生物的分离和鉴定第63页
        4.2.2 细菌生长情况测定第63页
        4.2.3 含菌菌液的杀虫作用测定第63-64页
        4.2.4 无菌上清液的杀虫作用测定第64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64-69页
        4.3.1 两株细菌的分离鉴定结果第64-65页
        4.3.2 三种细菌生长情况测定第65-66页
        4.3.3 含菌菌液对小菜蛾幼虫的毒力测定第66-68页
        4.3.4 无菌上清液对小菜蛾幼虫的毒力测定第68-69页
    4.4 小结与讨论第69-71页
第五章 结论第71-73页
本论文的创新点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88页
致谢第88-89页
作者简介及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壳聚糖与纤维素酶对瘤胃发酵、甲烷产生及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下一篇:阶梯水流的水力与绕流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