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5-29页 |
第一节 前言 | 第15-17页 |
1.1.1 畜牧业对温室效应的影响 | 第15页 |
1.1.2 壳聚糖在甲烷减排中的优点 | 第15页 |
1.1.3 纤维素酶提高饲料消化率的重要性 | 第15-16页 |
1.1.4 壳聚糖与纤维素酶的互补 | 第16页 |
1.1.5 日粮精粗比对添加剂作用效果的影响 | 第16页 |
1.1.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6-17页 |
第二节 甲烷产生的机理及甲烷减排的策略 | 第17-20页 |
1.2.1 瘤胃内甲烷的产生 | 第17页 |
1.2.2 饲料添加剂在甲烷减排中的应用 | 第17-20页 |
第三节 壳聚糖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畜牧业中的应用 | 第20-24页 |
1.3.1 壳聚糖的结构及理化特性 | 第20页 |
1.3.2 壳聚糖的生物学特性 | 第20-21页 |
1.3.3 壳聚糖的抑菌作用 | 第21-22页 |
1.3.4 壳聚糖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 第22-24页 |
第四节 纤维素酶降解粗纤维的机理及其在畜牧业生产中的应用 | 第24-27页 |
1.4.1 纤维素酶降解粗纤维,提高消化率的作用机理 | 第24-25页 |
1.4.2 纤维素酶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 第25-27页 |
第五节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27-29页 |
1.5.1 研究内容 | 第27页 |
1.5.2 技术路线 | 第27-29页 |
第二章 不同精粗比饲粮中添加壳聚糖对瘤胃发酵、甲烷产生及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 第29-42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9-33页 |
2.1.1 试验动物及材料 | 第29页 |
2.1.2 缓冲液配制 | 第29-30页 |
2.1.3 缓冲液制备 | 第30页 |
2.1.4 试验方法 | 第30-31页 |
2.1.5 测定指标及方法 | 第31页 |
2.1.6 微生物 DNA 的提取 | 第31-32页 |
2.1.7 实时定量 PCR 检测瘤胃微生物 | 第32-33页 |
2.1.8 统计分析 | 第33页 |
2.2 结果 | 第33-38页 |
2.2.1 壳聚糖和饲粮精粗比对甲烷产生、总产气量和干物质消失率的影响 | 第33-34页 |
2.2.2 壳聚糖和饲粮精粗比对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 | 第34-35页 |
2.2.3 壳聚糖和饲粮精粗比对瘤胃挥发性脂肪酸的影响 | 第35-37页 |
2.2.4 添加壳聚糖对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 第37-38页 |
2.3 讨论 | 第38-41页 |
2.3.1 壳聚糖对甲烷产生的影响 | 第38页 |
2.3.2 壳聚糖对总产气量、体外干物质消失率和纤维素酶活的影响 | 第38-39页 |
2.3.3 壳聚糖和饲粮精粗比对瘤胃 pH 的影响 | 第39页 |
2.3.4 壳聚糖和饲粮精粗比对 VFA 的影响 | 第39-40页 |
2.3.5 壳聚糖对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 第40-41页 |
2.4 小结 | 第41-42页 |
第三章 不同精粗比饲粮中添加纤维素酶对瘤胃发酵及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 第42-51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42-43页 |
3.1.1 试验动物及材料 | 第42页 |
3.1.2 缓冲液配制 | 第42页 |
3.1.3 缓冲液制备 | 第42页 |
3.1.4 发酵试验方法 | 第42-43页 |
3.1.5 测定指标及方法 | 第43页 |
3.1.6 微生物 DNA 的提取 | 第43页 |
3.1.7 实时定量 PCR 检测瘤胃微生物 | 第43页 |
3.1.8 统计分析 | 第43页 |
3.2 结果 | 第43-48页 |
3.2.1 纤维素酶和饲粮精粗比对总产气量、IVDMD、甲烷产生、CH_4/VFA、pH 和 NH_3-N 的影响 | 第43页 |
3.2.2 纤维素酶和饲粮精粗比对挥发性脂肪酸的影响 | 第43页 |
3.2.3 纤维素酶和饲粮精粗比对瘤胃微生物的影响 | 第43-48页 |
3.3 讨论 | 第48-50页 |
3.3.1 纤维素酶对总产气量和 IVDMD 的影响 | 第48页 |
3.3.2 纤维素酶对 VFA 和 pH 的影响 | 第48-49页 |
3.3.3 纤维素酶对甲烷产生和 NH3-N 浓度的影响 | 第49页 |
3.3.4 纤维素酶对瘤胃微生物的影响 | 第49-50页 |
3.4 小结 | 第50-51页 |
第四章 不同精粗比饲粮中添加半纤维素酶对瘤胃发酵及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 第51-60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51-52页 |
4.1.1 试验动物及材料 | 第51-52页 |
4.1.2 缓冲液配制 | 第52页 |
4.1.3 缓冲液制备 | 第52页 |
4.1.4 发酵试验方法 | 第52页 |
4.1.5 测定指标及方法 | 第52页 |
4.1.6 微生物 DNA 的提取 | 第52页 |
4.1.7 实时定量 PCR 检测瘤胃微生物 | 第52页 |
4.1.8 统计分析 | 第52页 |
4.2 结果 | 第52-57页 |
4.2.1 半纤维素酶和饲粮精粗比对瘤胃发酵参数、干物质消失率、酶活和 NH3-N 的影响 | 第52页 |
4.2.2 半纤维素酶和饲粮精粗比对挥发性脂肪酸的影响 | 第52页 |
4.2.3 半纤维素酶和饲粮精粗比对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 第52-57页 |
4.3 讨论 | 第57-59页 |
4.3.1 半纤维素酶对干物质消失率的影响 | 第57页 |
4.3.2 半纤维素酶对甲烷产生的影响 | 第57页 |
4.3.3 半纤维素酶对挥发性脂肪酸的影响 | 第57-58页 |
4.3.4 半纤维素酶对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 第58-59页 |
4.4 小结 | 第59-60页 |
第五章 不同精粗比饲粮中添加壳聚糖和纤维素酶及其混合物对瘤胃发酵及微生物区系 的影响 | 第60-69页 |
5.1 材料与方法 | 第60-61页 |
5.1.1 试验动物及材料 | 第60页 |
5.1.2 缓冲液配制 | 第60-61页 |
5.1.3 缓冲液制备 | 第61页 |
5.1.4 发酵试验方法 | 第61页 |
5.1.5 测定指标及方法 | 第61页 |
5.1.6 微生物 DNA 的提取 | 第61页 |
5.1.7 实时定量 PCR 检测瘤胃微生物 | 第61页 |
5.1.8 统计分析 | 第61页 |
5.2 结果 | 第61-66页 |
5.2.1 高粗料条件下添加壳聚糖、纤维素酶及其混合物对瘤胃发酵参数、IVDMD 和甲烷产生的影响 | 第61页 |
5.2.2 中等精料条件下添加壳聚糖、纤维素酶及其混合物对瘤胃发酵参数、 IVDMD 和甲烷产生的影响 | 第61-66页 |
5.2.3 高精饲粮条件下添加壳聚糖、纤维素酶及其混合物对瘤胃发酵参数、 IVDMD 和甲烷产生的影响 | 第66页 |
5.2.4 壳聚糖、纤维素酶及其混合物对瘤胃微生物的影响 | 第66页 |
5.3 讨论 | 第66-68页 |
5.3.1 壳聚糖和纤维素酶及混合处理组对干物质消失率的影响 | 第66页 |
5.3.2 壳聚糖和纤维素酶及混合处理组对挥发性脂肪酸的影响 | 第66-67页 |
5.3.3 壳聚糖和纤维素酶及混合处理组对甲烷产生和 NH_3-N 浓度的影响 | 第67-68页 |
5.3.4 壳聚糖和纤维素酶及混合处理组对瘤胃微生物菌群的影响 | 第68页 |
5.4 小结 | 第68-69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9-70页 |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 第69页 |
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69页 |
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85页 |
附录 | 第85-88页 |
缩略词表 | 第88-89页 |
致谢 | 第89-90页 |
作者简介 | 第90页 |